美文网首页
读欧阳修《秋声赋》

读欧阳修《秋声赋》

作者: Rabbit622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18:48 被阅读0次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到中年的我虽远说不上是万事如意,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挑战重重,但也没有伤春悲秋之感,反而觉得每个时节都是好时节。

    基于这样的心理,虽然理解作者,但完全不能与他感同身受。甚至,是因为夏天接触到这篇文章,在天气的感觉上也不能与他同步(以前按照时令学文章是有道理的,这篇文章如果放在秋天去学,或许会有点感觉)。

    但还是蛮欣赏他的字词。比如此前接触到的他《醉翁亭记》里关于游人的句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佝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三十二字简直是字字珠玑,现在的人无论如何写不到这样简洁凝练,又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尤其”佝偻提携“四字,代指老人和孩子,但字面看起来会很有画面感,其形态动作宛然在目,比简单的”老人孩子“这四个字的表达要生动有趣得多。在这一篇《秋声赋》里关于风声的描写也是如此,我现在住14楼,有时候听到外边回旋呼啸的风声,常觉得无可名状,完全不知道该怎样描述。他的“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有值得借鉴处。“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把秋风肃然的感觉写出来了。其实夏天也有这样的风,我发现住在高楼上,因为空旷,风声会比地面的大,因而听起来很是严厉有力,所以欧阳修所描写的风声,也就不单在秋天能听到了。

    如果第一段的秋风声描写尚算是客观,就是所谓的白描,那第二段的秋色描写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了,除了其容清明这一句我还认同,其色惨淡,其气栗冽,其意肃条,则有点小小的不意为然,因为我见到的秋天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些句子主要是为他下面的抒发做铺垫,也就是启下的段落。在第三段,作者还发挥了他的博学,用四时五行五音十二律来证明,秋季是”伤而戮“的季节,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

    据说此赋作于宋仁宗嘉佑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古代文人多有才情,有才之人除了修身之外,更要治国平天下。但天下不是文人的天下,只是帝王的天下,你纵有才情,在一个帝王掌管杀伐任免权力的时代,情与才、赤胆与忠心如何抵得过帝王朝廷那只翻云覆雨手?所以我们在接触古代文人时,几乎看不到不失意的文人。这也正是欧阳修所谓:”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不管他们如何忧愁烦闷,这都是改变不了的。欧阳老先生似乎最后也悟了:”念谁为之戕贼,何恨乎秋声“,我的忧愁烦恼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呀?光恨秋天有什么用呀?

    我想想古代文人的愁是无人能解的,何以解忧,不如去喝一杯杜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欧阳修《秋声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tu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