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秋,自有秋声秋色!欧阳修的《秋声赋》,把秋写的那么肃杀可怕,很不爽!特别喜欢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也是写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多豪放!很早读过峻青的《秋色赋》,他饱蘸多色的彩笔,把胶东半岛描绘的那么壮丽!鹤城的秋呢?天更加高远而湛蓝,水愈发静谧而安静。
从嫩江公园路北那里开始,一直延伸到嫩江船闸口的劳动湖南扩工程,已日渐完善,其独特的风景已展现在市民面前。“十一”前走上人行桥,看高楼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顺手拍下来,不用任何修饰,仍是美不胜收!
说到湖,当是湖光水色。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个西湖美景表现的出神入化!于敏曾写散文《西湖即景》,他“细细提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及洱海,为什么名声特高,吸引着特多的游人?”他认为:西湖的美是不朽的,因为劳动是不朽的。
我们鹤城的湖就叫“劳动湖”,是人和自然在朝夕相处,是人的劳动装点了自然。南扩以来,辛勤的劳动终于收获了漂亮的湖色:6座桥梁各具风韵,在亮化工程中熠熠生辉。这里没有“独钓寒江雪”的孤独。沿湖多个公园都不寂寞:新合家园高楼下,人们舞着拍手歌:你也拍,我也拍,大家一起来;百花超市后边,大家跳起跺脚操,音箱中传出:多美好!而距湖边稍远的阳光公园,四排整齐的队伍,围绕尚存的厂房框架,按韵律操的指挥令:“扩胸运动,齐步走!”
谈到夜,应有光街灯影。朱自清为《浆声灯影的秦淮河》而陶醉,94年前描绘了秦淮河的风光,把藏在内心的感情融化在见闻中,情景交融,很有意境。但那个灯影,是:“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
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在这秋日里,我天天沿着湖边的木栈道健步走。健康步道铺设的实诚,稳当,无论穿什么鞋,走上去接触它都感觉温柔,没有吱吱嘎嘎的声响,却有与鞋亲密吻合的意愿。步道与水面保持平行,临水侧齐整的小树丛中,一溜半米的矮柱灯,每七步就有一盏。树不知什么品种,有的还绿着,有的树叶已变浅红和褐黄,杂色,真有些“层林尽染”。不能七步成诗已是憾事!而堤的那侧,每28步又是一个高柱的顶灯,随着护岸堤坝蔓延。返回时走岸上自行车道,护堤的栏杆上,横杆上的白条灯和立杆的橘子色的竖条灯,组合的特别奇妙。观光路向湖的一侧,28步一个1字型的高柱灯,再走28步,则有一盏0型头盔的高灯,就这样有规律的重复着,像是交流着计算机语言,这是慢行景观走廊。6座桥上的灯则又是色彩不同,栏杆和桥梁处都缠上串灯,灯亮时,疑似银河落在湖中。
湖中没有船,不用那“石油汽灯”眩人眼目。而电灯在湖边形成了光的长城,错落有致;水面的反射,又像搭建了水景平台,足可以演绎实景戏剧;辉煌的桥倒影在湖水中,你甚至联想到海市蜃楼。湖的夜在灯光下的诗情画意远胜于近百年前朱自清的描写!时代进步了,LED给我们带来色彩的震撼,若当“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时,我们的生活该是怎样的情景?
这就是北方秋天,秋天里鹤城劳动湖,劳动湖中妩媚的夜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