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读,还讲不出那么多道理,但总觉得越读下去思路越明朗。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学习之道》是一本学习方法指南书,作者芭芭拉奥克利运用大量实例向我们展示了何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许多人因为实践了她提供的学习方法而提高成绩甚至改变人生。
原来不只我有这样的困惑
爸爸曾说过一句话“你毁在了数学上面”。瞧!他竟然用了“毁”字,可见我的数学成绩该有多糟心。很多朋友可能会和我一样,就是越学不会,就越不想学,长期循环往复,形成闭环。
芭芭拉说这本书能够很好的帮助人们学习数学科学等科目,就连现在颇有建树的她曾经也苦恼于如何提高数学成绩。说到底,这与一个人的智商并没有完全的关系,而是方法,方法得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序言篇,我看到这样的字眼:《学习之道》一定要经常翻看,把它当作枕边书,常看常新。
既然此书有这样神奇的功效,那我接下来就依照书中的建议把它放在随手能够拿到的地方,做到读懂方法、落实行动。
冲破思维的围墙
1、专注思维与发散思维
芭芭拉列举了小鸟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概念。她说小鸟在觅食时,会一边吃食物一边抬头观察周围动向,在两种思维中不停进行转换。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具备这种能力,专注思维好像一只章鱼,能够将所需要的东西使用触角紧紧的抓合在一起,而发散思维好比是切换到“广角光源”,拥有了更多的光芒,星星点点。
日常学习中,两种思维模式必不可少。当一个难题困扰你很久时,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去做其它积极的事情。
就拿写文章来说,大家也许会遇到任凭自己多么专心,可就是写不出来的情况。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暂停几分钟,换到发散模式,让大脑从别处吸取营养。一味的“认真”,很可能造成你的文字味如嚼蜡,反而,在你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与人聊聊天之后,你会开阔思路。
2、正确的输出
这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用砒霜举例。她说拖延就像喝毒药,一次一点,一次一点,时间久了,就会不治而亡。
这么惨烈的例子,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老师授课结束问“同学们都明白了吗?”,我每次都把手举高高,示意老师,“我明白了!”可“明白”不等于“学会”,做习题时,我发现并不会解答。
作者也经历过,所以特别能体会我们这种学生的学习状态。她提出,我们误以为老师的讲解听明白了就会做题无忧,我们边翻看课后答案边试图告诉自己“原来我也是这样想”……这些通通都是学习假象。
只有正确的输出才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知识回路。什么是正确的输出呢?提取知识和回想知识的能力,提取过程增加了学习的深度,而且会帮助我们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3、构建知识组块
知识组块,就是一副巨大的拼图,由许多小块的拼图组成。当零零散散的小块拼图毫无规律的散布其上时,我们很难将它们迅速拼凑成一副完整的图画。
那如何完成这幅拼图呢?
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
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是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来举个例子,o-l-e-v这四个字母,你可以把它们组成love,便于记忆。再比如提到“冬天外出”,你会想到羽绒服或者帽子手套等,这都是存在于你大脑中的知识组块。只是对于我们来讲,仅仅会简单地认为这是情境需要。
由此看来,生活中的知识组块无处不在。我们学习正确的方法,便能够串联起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知识,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记忆以及形成新的知识点。
第二遍阅读
下周,我会第二遍阅读此书,对自己还没理解到位的概念进行深入学习,并且做到实践应用。
学霸养成并不难,用心学习,立刻行动才是关键!期待第二遍阅读之后的读后感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