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文章之后,看到有小伙伴们后台提问和我互动,问我该如何理财呢?
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并没有马上回复。因为对于还是小白的自己而言,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当然如果这个问题我们去问经济学家,答案肯定也不是提问者想得到的答案,或者是说也难保证提问者就按照经济学家的答案去生活。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经常做家务的人现在不想刷碗的话,他可能先泡好,稍等才更容易洗干净还节约水。
但是不做家务的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意识。事后将用更长的时间和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所以基础不一样,做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我希望,提问的小伙伴可以耐下心来,我们一起一步步往前走。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唯一的答案。我们不是提问者,没有办法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指导人家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有的一套法则。我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一起建立自己的理财思维。
在《长投学院》的课程中,老师不止一次强调。理财就是理生活。这不仅仅是一个句子,这是理财思维建立的基础。
在《长投学院》一系列课程之后,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发现不管是规划类、理财类还是时间管理类课程或者书籍,都有一个共性。
必定会建议我们先去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后,才会有具体的操作步骤或者应对方法。
这些知识的核心思想都是在引导我逐步去打开认知。
在长投之前或者是在2018年之前,我一直以为理财就是储蓄、投资,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之前的认知是如此的狭隘。
其实理财的学习还是思维的建立、认知的提升。
量化思维:顾名思义,数据化思维。这个思维我们日常工作中也经常用到。
比如销售在什么时间周期内完成多少的销售额,hr在多长的时间周期内招聘或者培训了多少人,财务会说在哪个财年公司有多少盈利或者亏损等等。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少用量化思维去思考我们的收获或者损失。或者是说我们很少用时间的量化思维考虑我们得失。
理财一定是思维先行,有了理财的思维,然后认真学习正确的投资方法。
将来的财富才会呈现一种360度吸金模式,各种投资,各种收益,各种开源。
每个人对财富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所有财富都“需要”时间这个要素来承载。
时间可能是上天赐予世人最公平的东西。富豪的财产可以高出普通人数千万倍,但其拥有的时间(寿命)却无法高出平均寿命一倍以上。
曾经有这样一则不知道真假的小趣闻,某位富翁不小心掉了几百美元,路人见状后告知,谁知他头也不回的走了,因为他心里在盘算,在弯腰把几百美元捡起来的这几秒钟时间里,他能赚到更多的钱。
故事不知道真假,但道理是相通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开销的理解,多以金钱来量化,很少有人会把时间也计算在内。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出门看电影,很多人都会注意到路上花了多少交通费、电影票花了多少钱,但很少有人会注意路上花了多少时间,电影开播前等待了多长时间。
大多数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地注意金钱,而很少注意时间。
前面已经提过,富人的财产可以高出普通人数千万倍,但其拥有的时间却无法高出普通人一倍。
当你拥有很多物质财富时,时间就相对更少,因此富人更在意时间,并且愿意用金钱去置换时间。
而当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较少时,时间就相对更多,因此他不愿意花费本就稀少的物质财富,而更愿意消耗大把大把时间。
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比未来同等数量的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30年前的万元户。30年前的一万元可以买100平米的房子,但现在连厕所都买不起。这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他们利用这笔资金的预期投资回报率。
如果你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低于通货膨胀,那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即时消费。
如果你的预期投资回报率高于通货膨胀,那么你就可能牺牲即时消费而选择投资。
这是人的天性,都喜欢钱,如果钱会越来越多,当然会选择投资而不是消费。所以学会投资比购物消费更有意思。
比如A和B职位相当,工资相同。
A工作10年后用存款,付了首付买了房,现在薪资与房贷生活费刚好持平。
B省吃俭用,毕业1年,借钱买了房子,赶上房价上涨前。抵押第一套房产贷款又买了一套。一套自住,一套外租,现在租金刚好可以与房贷持平。
同样的起点、同样是还月供,但是A和B的最后的身价差距会越来越大。
对于同等财富积累,同等收入水平的人来说,投资能力越强,资产越高,即时消费欲望越低。
不理财不等于没风险,通货膨胀其实就是最大的风险。
蔡康永当年在微博上有段很经典的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叧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不管是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或者是想要动力获得财富自由,这一路,我们都需要经历很多的麻烦。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
学习和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件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的事情,任何新知识的掌握、新技能的提升。
都需要我们去克服心理上、环境上的重重障碍,才能有所回报。
我们从小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接受“投资自己很重要”这样的观念。
但是为什么“听过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以我个人为例
互联网时代,网上购物平台琳琅满目、移动支付方便快捷、透支信贷门槛低,不知不觉中我从2011到2016年北漂的5年,当了整整5年的月光族。
期间除了体重和信用卡的额度一直在上涨之外,自我感觉毫无长进。
看到喜欢的衣服买了、听说好玩的地方去了,嘻嘻哈哈、浑浑噩噩荒废了5年时光。
2016年一下觉得马上30岁的自己竟然毫无收获,没钱没房没男票。
现在想来当时的那个凄凄惨惨戚戚。呜~不忍回视啊,不忍回视啊。
但是步入30岁的自己,及时止损,调整思路,继续前行。当然我还在摸索,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
我尝试社团学习、尝试涉足生涯规划、尝试打开财商、尝试人力资源课程的系统学习等等,有了前8个月的持续输入,才有了我现在可以一周一篇的输出。
都说成功的投资往往是反人性的,巴菲特经典语录“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说的正是这个投资反人性的特点。
所以如果想要更好的投资理财,要学会理性的思考。一个人越是紧紧抓住财富不放,财富反而越是离他进去。
虽然一开始很难做到,因为所有人都是情绪化的动物,但是我想我们可以一起去尝试,去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