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五:读《认同危
-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六: 班主
-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五:再看伦理
- 班主任如何摆脱认同危机——《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读后感(6)
-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七: “我
- 2018-12-21 乡村班主任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一:班主任,请
-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二:班主任该有
-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十四:回本溯源
-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聚焦班主任发展”读后感之九:再读“班级
这是我第二次阅读张聪教授的文章,在北京第二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会议上有幸听过张教授的讲座,标准的普通话,清晰的内容框架,引人深思的实例,让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张教授撰写的《认同危机何以发生——基于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思考》这篇文章,结构框架依然很清晰。从认同危机的类型分析,到认同危机的产生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认同危机的策略。每一部分的阐述理论性很强,分析细微。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了一些词语的含义,懂得怎样解除认同危机。
理解词语,感受认同危机
1.四种类型认同危机分析:
抵制型:是来自学生对班主任个人及其工作的主动抵制,并充分表现出话语、行为等方面特质的“抵制型”认同危机。
失信型:是来自学生对班主任个人及其工作的不信任,并在班主任未充分注意的情况下转求于其他教师的“失信型”认同危机。【39页】
这两种类型属于外显的行为结果,能够引起班主任的注意,所以能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
假意型:是学生经常在表面上配合班主任工作,而实际上却并不认同班主任及其工作的“假意型”认同危机。
旁观型:是学生对班主任个人及其所开展的日常工作表现出极为冷漠的态度,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旁观型”认同危机。【40页】
这两种类型属于内隐的行为结果,不容易引起班主任的关注,但存在的问题却很严重。
2.“认同”的含义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我是谁”的主体性承认,是对“本身、本体、身份”等的一种认可;二是对于自身相同性、一致性事物的认知。可以分为社会认同、个人认同、自我认同。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同危机属于个人认同。【41页】
解决危机,体会师生关系
作为班主任,当学生不认同你提出的所有决策与方案,那班级的各项工作将无法开展,不认同就是不信任,那么怎样让学生信任你,认同你?依据张教授提出的策略,我结合自己的理解,思考解决的方法如下:
1.不要因为学生的不认同,而放弃自己合理的个性禀赋。班主任的工作本就复杂繁琐,面对几十名个性迥异的学生,在选择的多样化,判断的多元化背景下,完全达到一致认同现象是不可能。所以自己首先要认同自己的工作,认同自己的身份;其次在班级生活交往中采取措施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最后,努力与学生形成学习、生活共同体。我的做法就是,每次开展活动之前,都要争取学生的意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2.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学生没有集体意识,没有公共精神,没有归属感,是无法达到共识的。所以要想取得学生的认同,必须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班级公共生活规则。我主要是发挥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的作用,树立榜样,用学生带动学生。例如月月是一个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我就让她教其他孩子整理书包,学系鞋带、拉拉链等生活技能,并鼓励大家之间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3.师生之间的情感融通,是得到学生认同的情感基础。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就不会向你隐瞒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越是毫无保留,越会认可你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年龄越小,对班主任的依赖越强,什么话都会同你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有了自我意识,就会想方设法逃避你的问题,隐瞒他的心事,渐渐疏远你。因此我们就更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种现象,多听听学生心声,以学生为本。
4.换位思考也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让学生理解你班主任工作的性质,认同你的做法。现代的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视野更加的宽广,某一方面甚至都比我们班主任知道的还要多,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不要强制改变,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可以引导他们和自己换位思考,互相理解,逐渐增强你在学生心中的位置,让他们理解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角度上,从而理解你的行为与想法。
最近抵抗病毒的事情,让我的阅读有些滞后,心也静不下来,总想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做些什么?自己也参与了区里德育王主任组建的“小手拉大手”研究群,向各位优秀的老师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希望能为乡村的孩子做些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