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传统文学角度来说,能进行一场头脑风暴,那是一件有意义的雅事。
读大学那会儿,围绕着对文学的乐趣,积极参加过演讲、辩论、写作、朗诵,以提升自己和感受快乐为由,如今看来,技能提升没见有多大,快乐还是记忆犹新。
但相比较而言,真正让人倍感快乐的,还是头脑风暴。那玩意儿,就是要绞尽脑汁挖掘自己能想象得到的储备。而那份储备,就像是一个矿藏一样,需要艰辛挖掘。
其实,这几年,围绕文学的风暴节目,还是层出不穷的。比如诗词大会、你画我猜、猜灯谜、中国汉字等等。
《红楼梦》里的那些公子小姐们,也会经常聚在一起,然后围绕主题作诗。那也是一份有趣的头脑风暴活动。
生活在全名电竞的21世纪,还有以这样的形式为乐的,也应该是很传统的了。但是,这种头脑风暴形式的快乐,既可以不伤大雅的社交,还能互相学习。
最近和一位网友玩的一场造句风暴,让我大开眼界,直呼过瘾。站在不违背生活常理下,将可能的场景构想了个遍。
我通过这次游戏,让我发现了我身上存在的问题有:1、大脑不够开放。对于很多事物看法,还是存在思维定势。比如说,大家经常看到的“桥”,可能会第一印象就是生活的实景桥,但是,在我们的游戏活动中,它也变成了“心桥”、“搭桥手术”、“奈何桥”等等。2、缺乏第一选择最简单高效的办法的洞见和直觉。这就相当于,面对一个问题,能够率先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好办法。随着问题的复杂,方法才要变得复杂。如果直接用高级办法解决初级问题,那水平还是次了点。
当我尝试将这种快乐,以这种方式传递到更多人时,得到的反应都不是很积极。所以,也只能说,有些快乐,只有懂得的人才能懂。为此,为了找到同频的人,我决定,将它打造成一个产品,再次推销出去。
不管它是真得值得去操作的创意的点,还是我个人的无聊,但我还是想通过这个,去表达我想诠释的背后的意义,也同时,验证我的想法,能否在现实中站住脚。
每个人,每天都有太多想法了。但是,决定做这件事,决定不做那件事,完全就是价值观的表现,那就是哪件事,对我更有益。
我再三揣摩这件事,真的有点疯魔。但是,我也在想一个特别严肃的事情。那就是,知识的输出,或者有些文学性质的内容输出,没必要一定要写,包装成其他形式输出,是不是会打开新的世界呢?
这就相当于,你可以通过写来阐述你的观点,也可以通过讲来说出想法,你还可以通过手势表达意思。
另外 ,就是我对这份快乐,希望能保持住,并且能传递出去,发挥他应有的价值。而对于推广的对象,接受与否,全凭他意。
也只有率先出丑,才知道,我们的想法,在他人看来,终究是幼稚还是值得品味。通过这样的输出,也就更好定位自己,从而,更好充实自己。
而在直接的比较过程中,也就能更加客观接受目前的现实。从而,有了更明确的前进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