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国酒的“出口大战”基本上是由“山西汾酒、香港永利威、天津义聚永”三大酒商主导和控制。
三大酒商在水陆交通极为便利的天津港,形成了激烈的竞合态势,控制了海外市场的半壁江山,首次以“公司名义”打开了国际化大门,把中国酒推向了全世界。天津成为民国初年中国酒“出口大战”的前沿阵地。
查阅史料发现:义聚永南下“找市”和永利威北上“找货”,其实两家盯上的都是“欧美”这块肥肉,各展奇招,互不相让。香港永利威最终决定在天津定制汾酒,出口到欧美市场,与义聚永一决高低,其中一个利器,就是汾酒品牌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国际影响力。
当时,汾酒国际影响力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一场声势浩大的世博会有关——即“1915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这个盛会是为庆祝“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的巴拿马运河开通而召开的。汾酒在这个“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人,开创世界博览会历史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先河”的盛会上,获得了最高奖——“甲等大奖章”,而且是中国唯一具名的白酒品牌。
1915年后,汾酒获得的“巴拿马甲等大奖”的国际影响力有多大呢?
史料记载:“汾阳义泉永酒坊(汾酒集团前身)出品的高粱汾酒,获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后,汾酒威名冠绝岛国,驰名欧美,欧美客商争先采办;到1919年,设立汾酒贩卖总行,并成立晋裕汾酒公司,义泉泳汾酒产量大增,不得不把办公场所让出来埋缸酿酒,股东皆为省府大员,通道顺畅,使得汾酒出口远销成为可能”。
1919年10月(民国八年十月),美国益昌洋行派华人买办张云携白银5000两,前往汾阳杏花村采购汾酒,而晋裕公司成立之初总资本还不足五千,订单之大,令人惊愕。
可以看到,晋裕汾酒公司在短短30年之内,成就了民国白酒霸主地位,海外影响声誉隆盛。此时,香港永利威选择与汾酒合作,开拓欧美市场,可谓明智之举,名利双收。
事实上,那个时候,香港永利威确实有深谋远虑的独到眼光。查阅史料还发现,在清代中期,中国最知名的酒只有两种,即“南绍北汾”,南方是绍兴的黄酒,北方是山西的汾酒,成为当时中国酒业的一种奇特现象。一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在他的传世之作《笑傲江湖》中,曾对“南绍北汾”有过精彩描述,把“南绍北汾”比喻为中华武林中的“南拳北腿”,开宗立派,双雄并立,技艺奇绝,源远流长。
“南绍北汾”作为中国历史上两种“不同酿造工艺”的传统文化名酒,地域上一南一北,品类上一黄一白,从消费习惯上讲,本不该有深层交集,但是,却都在美国旧金山获得了“1915巴拿马大奖”,又都在清末民初的出口商战中,通过香港(永利威)这个总转站,出口到欧美等世界各个国家,为国货扬威,让国人自豪。这说明,“南绍北汾”是有某种历史机缘的。
说来,真是无巧不成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百年后的2017年9月11日,就在记者构思“百年老酒归国追踪记”之时,竟然传来“南绍北汾双雄会”的消息。
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和会稽山绍兴酒厂联合举办的“双雄会”活动,在“天下之中”的嵩山少林寺盛大举行。一批武林大碗和学者名流“齐聚高山仰止的嵩阳书院,论道源远流长的南绍北汾”,重温一百年前“酒品人品,国货争光”的激情时代。
据悉,这是有史以来“南绍北汾”的首次正式会盟活动,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稽山绍兴酒董事长金建顺,在两份盟书上分别加盖“北汾大印”和“南绍大印”。两印结合,共同组成“南绍北汾”,完成结盟仪式。
而应邀而来的《三国演义》关羽的扮演者——陆树铭先生演唱的《一壶老酒》,声情并茂,荡气回肠,仿佛是对那坛出口南美洲的百年老汾酒“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陶醉与挚爱。
【“百年老酒”归国追踪记】第四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