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似乎每一步都不能走错!
2.jpg年少时,我们为学业担忧;毕业时,我们为事业发愁;成家立业后,又要在家庭和事业中奔波;等到功成名就之时,又要在责任和欲望中保持清醒。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孩子的教育,都让我们很焦虑。年龄越来越大,身份越来越多,拥有的不少想要的更多。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迷茫?明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找不到方向、渴望有个家却又不会经营、深爱我们的孩子却苦恼不知如何教育!难道人生真的不能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吗?
今天给大家解读一本书,名字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相信不管你现在的人生面临怎样的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的诞生,最初是源于克莱顿2010年在哈佛为毕业生做的演讲。当时的克莱顿已经身患癌症,他在人生要面对“死亡”的最后时刻,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把管理经验和分析方法应用到追寻个人成功和幸福上的!
对于身患癌症的克莱顿来说,他想告诉世人的并不是健康有多重要,而是想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真实的商业案例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让你耳目一新的同时豁然开朗。你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不管你是初入职场,还是一位企业家,这本书都能带给你新的思考模式,来解决问题。如果你为人父母,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建立幸福的家庭,培养出独立正直的孩子。如果你正在人生的欲望中迷失,这本书可以让你找回自己,走上正确的人生!
了解了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下面我就从“事业”、“家庭”、“自我成长”这三方面来详细讲述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部分,热爱你的工作,身行合一!
很多人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有的人会为了钱抛弃了自己最初的理想,也有的人被父母安排了自己的职业。但不管你如何选择,你的事业都会遇到迷茫和坎坷!
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是又不愿意放弃丰厚的待遇,在理想和现实中纠结;
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基础条件不够完善,发展前景堪忧,要怎么突破;
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怎么管理,未来才能不被淘汰!
等等,这些都是事业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想,我们希望在工作中得到什么,而不是想得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们渴望在这份工作中收获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是什么能让我们真正的热爱这份工作,收获幸福感!
这就是作者讲到的内驱力!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现实的原因,去选择一份待遇、环境、地位、安全等基础因素比较高的工作,从而放弃了那些让我们能获得挑战性、认可、责任感以及自我成长等动力因素有关的工作。
那会有人说,那我选择了基础因素工作怎么办呢?
没关系,毕竟事业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所有的经验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你必然会对你的的工作做出周密的计划,比如专业能力的加强、职业范围内人脉的积累,自身素质的提升等等。
但是,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你在最初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工作,你也要允许有意外和偶然的发生,这就是职业中的偶然计划了。
想一想我们最初问自己的问题?我们希望在工作中得到什么!只要你注重内心与工作的感受,不放弃每一次机会,抓住每一次成长,相信你一定会很好的找到工作中周密计划和偶然计划的平衡,慢慢靠近你的目标,取得成功。
有了目标之后,如何衡量你是否真的爱它呢,那就要看你的身、心、行是否都用在了实现目标上,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资源配置。
比如:有人说自己要考大学,却每天熬夜打游戏!
有人天天嚷嚷着要减肥,却把钱都花在了吃饭喝酒上面!
有人说自己想当作家,却天天宅在家里上网追剧!
所有的成功都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坚持努力的结果,每一个人生目标和企业战略都是夜以继日不断付出的总结,你的时间、金钱、精力花在了哪里,哪里才是你真正热爱的根源。
如果你的资源投入和你的目标方向不一致,那前面所有的探寻都失去了意义!没有行动的目标只是一个口号,你永远无法实现你的理想,你的目标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第二部分,珍惜你的家庭,言传身教!
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现代化家庭的形成。很多家庭服务岗位应运而生,很多电子产品飞奔入户,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被外包了出去,育儿嫂代替了父母的怀抱,保姆、收纳师帮助家庭成员分担家务,电子产品抵挡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变成了孩子的老师。
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对于家庭的付出越来越少,对于家庭的依赖和亲密感越来越低,家就变的摇摇欲坠。有位离婚律师说过一个现象,在一个家庭中提出离婚的往往是付出相对较少的那一方,而在婚姻中默默牺牲、辛苦付出的一方大多是不愿意离婚的。
而还有很多事业有成、功成名就的人,背后往往都是支离破碎的家、和横眉冷对的子女。
那我们究竟要如何对待亲密关系呢?
想想我们之前对待工作的思考方式!我们能为我们的家庭做什么呢,我们作为父母能给我们的孩子做什么呢,建立学校又是为了什么呢?而不是家庭能给我带来什么,孩子要去怎么做,学校要求孩子们应该怎么做!
家和事业一样都是需要投资时间和关爱的地方。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有种一棵树的心态,看着他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我们不仅仅要给他施肥、浇水,而是要教会他可以自我成长的能力,让他可以独立、勇敢的抵御风雨的侵袭,长成可以为他人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就像现在的很多家长,只追求赚钱,给孩子报辅导班、兴趣班,吃好的喝好的,把孩子养成了“鸡娃、牛娃”,但考试成绩还不如一些条件艰苦的孩子。
说白了这就是重视资源不重视能力培养的结果。不要只想着给孩子提供什么资源,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利用资源达成什么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累积生活经验,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本事。
人的能力都是在不断失败、不断挑战中累积的。父母包办一切或许可以节约时间,但是也拉长了孩子的成长时间,缺乏组织能力;事无巨细的安排更是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领导力,而溺爱、包庇更是会让孩子不懂感恩,毫无责任感。学校也应该提供更多的经验机会,让孩子学会更多可以独自上场的生存能力。
我们总觉得等孩子大一点,等我们准备好了再去教育孩子,但为时已晚。孩子们在自己准备好学习的时候才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在我们准备好教导他们的时候等着我们。
更不要把我们的责任外包出去,当我们把责任外包出去了,也就把当父母的能力外包出去了。你等于把教育孩子的机会放弃了,也把自己的未来交到了别人的手上。
当你的孩子遇到危险、困难、忧愁,他想到的不是你,找的也不再是你,而你在这些问题发生之后,也不知该如何解决和沟通,亲子关系就会变得紧张而疏离。
与此同时,我们错过了和孩子一起经历困难、累积经验、了解彼此、促进感情的最好时机,更错失了塑造相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家庭文化,以同样行为方式去实现共同家庭目标的美好愿景。
第三部分,过正直的一生,远离犯罪!
在生活中,常见“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有人身居高位却因蝇头小利锒铛入狱,有人功成名就抛妻弃子事业毁于一旦,更有人因小小成绩就得意忘形,最后落得众叛亲离。
“仅此一次”成为了一个陷阱,让很多人迷失了自己,葬送了未来。
人的一生是一条长河,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聚焦未来。
一个企业只在乎眼前的利益,不舍的成本大胆创新,早晚会被时代抛弃;一个人经不住一次诱惑,就有可能丧失掉整个人生。
坚持走一条路很难,但是坚持的越久这条路就越容易。
我们在日积月累中,一步一步描绘出自己的人生“画像”,不断的调整和反思自我,忠于目标。
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多的自己,我们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所有的苦难、挫折,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宽广,让我们拥有了更自由和更幸福的生活。
说到这里,这本书想跟大家分享的就这么多了,相信大家都有一些收获吧,那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吧。
这本书主要围绕三个部分,分别是从事业、家庭和自我的成长三大部分来衡量人生!
首先对待工作要身心合一,热爱、努力,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计划,做到战略和行动一致。
其次,对待生活,我们要付出时间和耐心,陪伴家人,共同成长。
最后,在自我成长上,我们要忠于自己,帮助他人,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有烦恼,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正确的方向,相信我们都能在事业、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收获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