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女儿大一没读完就回家了,医生说严重抑郁,严重时半夜三更往外跑,有一阶段没命地吃东西,现阶段又瘦的不像样,吃了一年多药,梦游现象好了一些。
父亲说起女儿时表情有很多羞愧,还有一点点戏虐的味道?
“你感觉你疼你闺女不?”我等父亲说完,问他。
“也疼呀”,父亲说。
“你,还有她妈妈,你感觉你俩平时尊重闺女吗?”我继续问。
“还行吧,我也经常陪闺女说说话,聊聊天”。
我说,第一次见面,我了解比较少,等闺女有时间让闺女来我这聊聊,或者告诉她阿姨家有很多书可以去看下。
父亲满口答应着出门…
父亲离去了,但父亲谈起女儿的局促的笑留在我的脑海中,那表情越来越具体,我不确定,本应对女儿现状心碎的父亲,与女儿的情感链接为什么这么不清晰,亲情链接的缺失是不是女儿“抑郁”的原因之一呢?
大部分父母都在以自己以为“爱”的方式在“爱”着自己的孩子,大部分孩子也在痛苦地承接着父母强势给予的“爱”。
父母不成熟的爱,是导致大部分人的人格不成熟的主因,也是孩子抑郁的源头,孩子在大人的强势压力下积攒的员向情绪始终找不到出口,终会以极端行为呈现出来。
父母虽则外形高大,内心都还住着个未长大的小孩,幼稚的小孩承担养育小孩的责任,本能的反应习惯成为了正常的反应,而从没弄清楚,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正确的反应该是什么。
“从现在开始,不要从你们,包括所有和闺女接触的人嘴里,再说“抑郁症”三个字,好好陪她、尊重她”。临分手我嘱咐这位父亲。
从这位父亲聊女儿的表情里,我没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的那种“心痛”的感受,只对父亲的笑有些莫名的悲哀,自始至终也没提到关于妈妈和女儿的信息。
孩子的问题绝非父母今天发现的这些表现在外面的东西。
好好的水笼头不出水,堵在了哪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