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是一本好书,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向死而生,以终为始。人生是短暂的。我们永远都会错过一些东西,获得一些东西,选择一些东西,失去一些东西。
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和生命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一种永恒的张力,这种张力永远都需要我们作出自己的选择。
人生也需要整合,整合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回顾自己的人生,并找出一种意义来源。获得了繁衍感,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无论是家庭里,还是家庭外,在繁衍感中体会到了价值和意义。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一生看起来有意义,只有在能做事的年纪做起来,不管成功与否,做过就是意义。
中年期更需要整合,时刻回顾自己的一生,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种含义,把自己纳入更大的人类群体中,把自己看作是某种演化进程的一部分。
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只是个历程,自我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从“我”到无的过程,是一次次地把自己交付出去的过程。自我发展的过程就是破除我执,从小我走走向大我的过程,这个大我也就是“无”,融入到社会,或归还于自然。
在生与死之间,我们要把过程活成喜剧,把每一个阶段,每一天都活成喜剧,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有机会,每一天都会发生改变,每一天都是告别过去,开辟未来的新机会。只要愿意,就可以做到。虽然人生是一个悲剧,但并不妨碍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去追求无限的精神生命之光。
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一首我们曾经觉得最“粗制烂造”的诗,“曾经,我看山是山,我看水是水。后来,我看山不是山,我看水不是水。现如今,我看山还是山,我看水还是水。”
人到中年,经历了一些事后,逐渐明白,这首诗隐藏着“否定之否定”规律,今天看到的山和当年看到的山已经不是一个境界了,自己变得更深刻和睿智了。人生懵懂阶段和成年后的自己看同样事物的观点和角度大相径庭,惊诧于当年的自己怎么会那么幼稚和肤浅呢?但再过若干年,在垂垂老矣,行就将木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最初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认知,也许是对的。只不过,经历过人生每个阶段的你,会更加深刻。
“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读完这本书,内心感触多,但一放下又回归了常态。真如作者所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意愿改变,但实际的转变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行动习惯、心智模型、人际关系、关键期的选择,以及人生发展阶段的方方面面。”
拿起千斤,放下半两。心里已翻江倒海、波涛汹涌,行动上迟迟未见改变。但终究能够改变的是自己,不想改变的还是自己。
曲曲折折,弯弯绕绕,“你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你的了不起。”
终于明白,这个了不起,不是成就多少,不是多少成功。而是能够直面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是在深陷自我怀疑,或身处逆境苦苦支撑的时候,仍记得自己的无限潜力。还更是,直面了、相信了自己的潜力,并走在了通往了不起的路上。
仅读了一遍,还不能真正get到有些观点的内在含义。书中说:你的经验就是理解这本书的入口。也许,有些事没有经历过,无法感同身受;也或许,虽然经历过,但没有足够的痛,没有在身上留下印记;也或是,认知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没有更多的思考,引发不了启发,白白错过了这样的经历。
我在想,一本好书就是这样,不仅会对过去的问题和经历给出答案,更会对未来的行动进行指引,增添了读者对未知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即便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也不会怀疑和否定自己,因为懂得了这本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没必要恐慌和紧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