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阶梯式过关斩将》
提升分数一直是学生都在追求的目标,而且每年到了毕业季阶段,老师们也会各显神通。把自己凡是能用到的提分方式找出来都用上一遍,不管是领导要求的,还是道听途说的,只要能够起到作用都会来一遍。而且每当一所学校取得了超高水平的成绩时,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至少在近几年会一直用下去。对于提升分数我则认为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能够做到成绩一直处于提升状态的无非就三个要求:打好根基、夯实实践、过关斩将。
一、 打好根基
学习知识并不是老师教了学生就一定会,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吸收,没有去理解。再厉害的老师不管讲的多么的细致都是于事无补的。所以教学知识不应该受到时间的限制,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任务而赶进度。这种方式只是在知识学习上走了一次过程,对于知识的生成丝毫无益,所以在知识的建构上我们要足够的去重视。
每一次我带七年级的时候我都会明确的告诉所有的学生,大家千万不要把高考的希望寄托于毕业的最后学年。如果平日的不努力,没有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想要靠着复习的时间去再次学习,这是很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这就像建房子一样,地基没有做实,再好的材料,再厉害的建筑师也不能避免房子倒塌的一天,最多也就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所以一步一步的走稳才是硬道理。把每一个知识点的最初形态学好。所以每一次在接受年级教学的时候,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压缩并归纳学期里的知识点。之后每上的一节课都必须是有意义的,每一节课都在为知识技能做贡献。所以在知识的整体把握上我们要有计划的去进行。教师自己要明确本学期的知识技,要思考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识记。
二、 夯实实践
学以致用一直都是我们放在嘴边的教学要求,但是这个用法到底如何我想只有自己清楚。有没有真正把知识点落实下去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真正的用到了实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确实得到了体现,那么多多少少学生的学习都不会差到很离谱。就比如我们的单元测试,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测试一遍,再对其进行讲解。让学生把该背的,该记的都来上一遍。之后就自我感觉学生都会了。所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等到第二次测试的时候发现同类的题还是错了。教师就会满腹埋怨:这些我不是都讲过了吗,怎么还是错了。这其实给学生没有太大的关系,我想在教学信条中。没有哪一个老师说,讲过了的知识学生就一定会了,这显然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生物属性。所以我追求的是吃完一碗再盛一碗的方式。
我们课本中的知识点就这么多,一经压缩也没什么高深的东西,只是说在这漫长的学习之间我们那些教学的时间是有效的,那些是可以不用的。作为老师这点意识很重要。比如我们语文之中的古诗教学,这是中考必考的题型。而且我们都知道在初三阶段会对三个年级的古诗进行总的复习梳理。但是这上百首的古诗词要在一学期完成,而且还是在众多科目的高压之下去完成。很难想象这种痛苦,所以我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最后的毕业时期。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识记古诗词,从七年级开始我就进行了覆盖式的背记。也就是到七年级下册我会把上册的诗词结合起来背诵。依次往后执行,也就是到了八年级下册就把之前两个学年的古诗词给记熟了。一直持续到九年级,这样最后就能够把时间节约下来攻克难题,比如阅读和写作。这两块一直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特别是作文。我们自己深知写一篇好的文章,有时候需要修改四到五次,甚至更多。但是如果在我们的单元作文中如果这么去做,时间上显示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我们就只能用一种办法,就是把作文进行分类。我们按照七、八、九三个学年的编排进行写作教学。就是说每学期我只写三篇文章,但是每一篇我至少写三次,个别的同学甚至更多。也就是每一种类型的文章我要把他写透,写完整。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不管面对哪一种类型的主题写作都能够有东西可写。稳扎稳打的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才能建起华美的房子。
三、 过关斩将
虽然说题海战术是教学中不被提倡的事,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也确实是目前最有效的。这种方式适合在最后冲刺的阶段,一层层的往下剥。以达到去伪求真的目的。在我们的试卷编排上都是以板块式的题型出现,既然大家都深知这种套路。那么我们就将计就计,把每一块的知识点放大。把教学目标中所有要求的知识点都给用上。从以往的试题中去提取有用的东西,通过对比发现其中的试题规律。以出题人的角度去进行训练,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就是来提高成绩的。所以这并不和我们的教育理念冲突。
义务教育下的教育称为通识教育,所以我们应该指导每位孩子都能够学懂,学会。事实上我们一直也是这么在做,而我们自己的优势就是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比较清楚,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这样学生的整体分数就会得到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