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55499/30cc9098129872c6.png)
欢迎来到“卡卡读书”,今天我们讨论一个职场人都特别关心的话题:熬夜真的能提升工作效率吗?
1
生活中,很多人熬夜工作,还有些人主动选择熬夜工作。主动熬夜工作的人认为,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干扰,工作效率会很高。
那问题就来了,熬夜真的能提升工作效率吗?
还真不一定。在《深度工作》这本书里,作者卡尔·纽波特就认为,熬夜无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卡尔·纽波特凭什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在书中,纽波特提出一个“注意力复原”理论。这个理论大致意思是,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度的,用光后,再想长时间保持专注就非常困难了。
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看书。刚拿起书时,你一般都能保持高度专注,不会溜号。可时间一长,你就会走神,眼睛虽然还盯着书,心思早跑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你可能会说,那是书中的内容太无趣,让人提不起兴趣。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开车这件事儿。
开车时不管有趣无趣,我们都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是,开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感觉到疲劳。这时就会出现视力模糊、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等现象。如果不休息一下,就有可能因操作失误,发生事故。
为啥开车会疲劳?就是因为我们在开车时,要时刻保持高关注度,注意不撞到行人、不碰到其他车辆、红灯亮起时要及时刹车……这些信息都在不断消耗我们的注意力。
当我们的注意力被用光之后,我们的专注度就会下降,遇到突发情况时,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理解力“注意力复原”理论,我们就能明白为啥熬夜无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了。我们在白天已经将注意力消耗殆尽,如果晚上再熬夜工作的话,大脑里可分配的注意力就会少之又少。
这样的话,即使你意志力再怎么坚定,如果无法保证专注度,也就不能保证高效工作。
2
听到这儿,你或许会问:“晚上不工作,那时间不是都浪费了吗?就算效率低,也比不做强吧?”
并不是这样的。晚上不工作,我们并没有浪费时间,而是利用这段时间补充我们在白天失去的注意力,为第二天白天的工作打下一个好基础。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两组人员被要求记忆同一组复杂的数据,这就需要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完成。
实验开始之前,其中一组被安排到学校附近的林间小道散步,另外一组则被安排从闹市中穿过。最后结果表明,走林间小道的一组比另外一组的准确率高20%。
这个实验说明,“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注意力所需的能量。啥叫安逸时光呢?就是当你身心足够放松、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刻,比如实验中第一组人员在林间小道散步时经历的时光。
在“安逸时光”中,因为你不需要主动去调用注意力,你的注意力就会得到大大的补充。
对于我们普通的上班族而言,因为白天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工作,没有足够的安逸时光可以利用,夜晚就是我们能够利用的最好的安逸时光。
这个时候,你可以和家人轻松地聊天,听听音乐,陪孩子玩游戏……这些活动都可以让你深度放松,补充白天消耗的注意力。
但如果你晚上依然加班赶进度,注意力就很难得到复原。即使你晚上的工作很简单,只需要查看、回复电子邮件,也会让你无法深度放松,无法复原注意力。
只有彻底放下工作,你的大脑才能得到充分放松,补充能量。这样,你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
3
此外,晚上的低效率工作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价值,还不如好好睡个觉。
刻意练习理论的创始人安德斯·艾利克斯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每天高度专注的工作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即使是专家,深度工作四个小时也到极限了。
所以,如果你能够合理安排工作,白天就已经达到注意力的使用极限了。如果你仍然坚持晚上工作,这种没有效率的工作也不会产生什么价值。所以,这样的工作做不做,也不会对你有什么损失。
因此,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白天上班时,投入最大专注度,认真工作;晚上下班时,利用安逸时光,彻底放松,补充注意力。这样第二天我们就可以完成更多重要的工作,产生更大的价值。
“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