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哭了,我再抱。”——你选择教养还是驯养?

“不哭了,我再抱。”——你选择教养还是驯养?

作者: 桥巧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13:37 被阅读0次

    01

    周日,临近中午,我带着哥哥和嘟嘟从公园步行回家。

    路上,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边走边吃冰激凌,嘟嘟不淡定了,嘴里哼着:冰糕、冰糕......

    冰糕这个词我从来没有给她输入过,今天嘟嘟猛然说出口,老母亲我倍感欣慰。

    可是,现在,气温刚刚上来,嘟嘟以前也并没有吃过冰糕,显然,现在不太适合让她尝试冰糕这个新食品。

    可如果当下冒冒失失的否定她的感受:冰糕太凉了,嘟嘟不能吃。接下来一定会上演一场哭闹。

    于是,我采用了肯定感受、产生联想的方式,问:“嘟嘟想吃冰糕?”

    嘟嘟带着委屈的嗓音回应:“嗯、嗯......”

    我继续迂回战术:“那什么地方有卖冰糕的呢?”

    “超市——”嘟嘟已经快哭了。

    我继续推着她往前走:“哦!超市有卖冰糕的,那咱们吃过午饭后去超市吧。”

    “嗯——”嘟嘟表示同意。

    就这样安安静静的推着她走了一小会儿,就在马上要到小区门口的时候,街边饭店里的冰柜闯入了她的眼睛,她对冰糕的念想又被唤醒了:“冰糕、冰糕......”她边喊边指着饭店门口的冰柜。

    我不紧不慢地说:“哦,那是放饮料的冰柜,咱们一会儿去超市找一找,好吧。来,让哥哥推嘟嘟好不好?”

    嘟嘟的哥哥接过小车的扶手,和她边聊天边往家走。眼看马上就要进小区了,嘟嘟的脚丫从小车上伸出来,直接踩到地面上,不让往前走了。

    不仅不让往前走,而且还使劲儿倒车,十岁的哥哥招架不住了,喊我:“舅妈!”

    嘟嘟边往后倒车,嘴里边嘟囔着:“冰糕、冰糕......”那滑稽的样子让人哭笑不得。

    我蹲下来,拉住小车,问:“嘟嘟特别想吃冰糕?现在就想吃到嘴里?”

    嘟嘟哭丧着脸说:“嗯。”

    鉴于上午我带的零花钱已经在游乐场花完了,而且手机没电关机了,我说:“嘟嘟,妈妈包里的钱已经花完了,手机也没电了,咱们需要先回家拿钱,然后去超市。好吧?”

    嘟嘟一下子哭了起来,说:“不、不、不。”

    我把她从小车上抱出来,安慰:“妈妈知道嘟嘟现在着急,特别想尝一尝冰糕的味道。”

    或许是说到了她的心坎里了,嘟嘟哭得更伤心了。

    我抚摸着她的后背,继续安抚她的情绪:“嘟嘟的感觉妈妈能感受的到,吃不到冰糕,嘟嘟特别伤心......”

    七八分钟之后,嘟嘟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于是,我抱着嘟嘟,哥哥推着小车穿过栅栏,我们进了小区。

    小区里,长长的小路两侧种植着成排的法国梧桐,任中午阳光直射,但绿树成荫,走在阴凉下,凉风习习。

    前方,一个小男孩的哭声传来。

    远远的看到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站在妈妈的身旁,使劲儿抬头仰视着妈妈,脸都哭花了,伸着胳膊让妈妈抱。

    短头发的妈妈,一脸的淡定:“不抱,等你什么时候不哭了,妈妈再抱。”

    听了妈妈的话,小男孩急得直跺脚,哭声更大了,妈妈依旧淡定:“哭,我是不会抱你的,闭嘴,不哭了,我再抱。”

    看到妈妈依旧是很坚决,小男孩跺着脚大哭之后,开始了小声的抽噎,妈妈继续说:“ 闭住嘴巴,什么时候不哭,我什么时候抱。”

    小男孩儿使劲儿的尝试闭住嘴巴,但是刚刚的激动情绪让他忍不住张开嘴巴呼吸,然后又使劲儿抿嘴。

    怀里的嘟嘟不再哼哼了,很显然,眼前的一幕已经打断了她对冰糕的专注。

    我们从小男孩儿和妈妈的身旁路过,小男孩妈妈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小男孩的抽噎声越来越小,妈妈并没有抱他,而是拉着小男孩走了。妈妈边走边重复:“不哭了,我再抱。”

    怀里的嘟嘟紧紧的搂着我的脖子,仿佛担心我把她放下来。我边抚摸她的后背边慢慢的向家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02

    这个月一直在听《樊登读书会》,前几天和同事聊天,同事说:越听《樊登》越感觉自己在育儿方面做的还不够。

    我也是这种感觉,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无知。

    众所周知,没有人手把手教我们怎样带孩子,怎样为人父母。我们育儿的方法一方面源自于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一方面源于自己的感觉。

    “不哭了,我再抱。”是很多家长对孩子哭泣时所用到的一句话。

    这句话的用途很大,如止哭的一味“良药”,能让孩子不哭。

    但,大家没有意识到的是孩子为什么不哭了。

    “不哭了,我再抱。”——孩子不哭了,不是因为他不想哭了,而是因为他害怕

    害怕失去最亲的人,害怕失去爱。

    “不哭了,我再抱。”——孩子是在家长的要挟下,止住了哭泣。

    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顺从、听话,却没读到孩子对失去的担心和恐惧。

    很多时候,家长一方面埋怨孩子胆小、不自立,一方面又不断的给孩子制造恐惧。

    家长面对襁褓中婴儿的哭,会给予温暖的抱抱以及轻声的呼唤,但面对哭泣的幼儿,却会直接给予“威胁”,硬生生的掐断了孩子对情绪认同的诉求。

    中国人很含蓄,很多时候会掩藏自己的负面情绪。殊不知,情绪并没有对错,它只是对当下的感觉。

    育儿,

    并不是让孩子顺从,而是让孩子学会理解;

    并不是让孩子胆怯,而是让孩子学会思考;

    并不是让孩子压抑情感,而是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03

    在很多人看来,哭是不好的。哭在人们的脑海中被定格为一种对身体毒害的情绪反应。

    但是,孩子哭是一种信号,是小小的他发出求关注、求理解、求认同的信号。

    面对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引起的哭闹,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

    A.理解、认可孩子的情绪

    B.帮助孩子辨别并命名情绪

    C.帮助孩子正视情绪(小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

    D.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理解并尊重孩子哭,是父母给孩子无声的包容和爱。

    “不哭了,我再抱。”是有条件的爱,妈妈爱的前提是“不哭”。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会了讲条件,“你***,我才***。”其实孩子讲条件的由头却出在家长身上。

    如驯养小动物一般的教育,只会让孩子掩藏自己的情绪,家长对孩子情绪的漠视只会让孩子习得压抑。

    孩子要学会感知、识别、调整情绪。

    期待每一位家长都能理解孩子,使用正确的教养方式陪伴孩子人生最宝贵的岁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哭了,我再抱。”——你选择教养还是驯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ml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