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旷的田野上,大雾弥漫,冷风刺骨。突然,一个很屌的声音响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纷争,然后一片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主席说过: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企业里的人亦是如此。帮派,按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指帮伙派别,多指一大群人组成的群体。帮派还有其它名字,如小团体、圈子、团伙,等等。
圈子的来源多种多样,很难穷举清楚,主要的无非是以下原因:年龄相近、志趣相投从而整天混在一起;因老乡、亲戚或同学关系;源于岗位的划分自然形成;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人自动划分而成,正能量的员工凑在一起讨论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负能量的则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发牢骚;还有一种比较另类,可以戏称为“保皇派”和“走资派”,就是和管理者走的近的一帮,跟上级关系不好的一帮。此外,任何一个组织里都可能有特立独行派,这种人除了完成份内的工作,跟谁都不愿意打交道,独来独往,倒也自在。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会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打牌、游戏、娱乐。此外,比较明显的是会相互“照应”,如某人因为工作失误受到惩罚,同一圈子的其它人可能会来讲情。总之,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相比圈外的人要多很多。圈子无处不在,若打击过甚,只可能从地上转为地下,不可能完全消除。王二本来以为,仓库这种鸟不屙屎的地方,与世无争,按说不该出现什么圈子。但很不幸,圈子依然存在。
理论上说,圈子可以从“安全性”和“紧密度”两个维度来划分。其中,安全性是与破坏性相对立的,凡是积极、正面、有益的活动都是安全的,如工作中人力不足时同一圈子里的人自觉互相协助;凡是消极、反面、有害的都是危险的,如抵制变革,通过语言、行动排挤高素质、高绩效员工。紧密度是与松散性相对立的,凡是有固定成员、有活动计划、有固定带头大哥的,都是紧密度高的;相反则是紧密度低的。据此可以做出四个象限的分类图,从而把圈子分为四种类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76968/ff88f565a0ede011.png)
1、消极型:不安全,不紧密。内部没有一个全部成员认可的头头,常细分为几个小团体,每个团体都有一个带头的,同时某些头领不认同组织,存在个人利益高于组织利益的想法,一般是对当前工作不太满意的一些人。
2、兴趣型:很安全,不紧密。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形成,成员之间自娱自乐。
3、破坏型:很紧密,不安全。常形成一股足以和组织抗衡的力量,而且目的是出于自身利益,为谋求团体利益而不惜损害组织利益。同时,团体内部成员不接受正式组织的领导,而听从团体内头领的命令。这种在各类网文、或国产低智商电视剧中比较多(大反派),实际上在仓库并不多见。水西汽配有没有呢,这个啊,今天天气真好啊!
4、积极型:很安全,很紧密。一般出现在文化良好的企业中。如本田公司的QC小组,完全是自发成立,员工下班后聚到一起,一边喝咖啡,一边针对今天生产车间出现的生产问题和产品瑕疵畅所欲言,最后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这方面看,鬼子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啊!)。
存在即合理,对于圈子不能一味打击:
1、支持无害的小圈子,包括积极型、兴趣型。只要对于员工工作有利,而对整个企业没有影响,不妨让他们继续存在。但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其方向,使他们的目标与部门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2、疏导和利用消极型圈子。其关键是找出有影响力的成员,谋求与他们的合作。对带头大哥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谋求与他们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有效沟通,使其理解和接受组织的目标。
3、打击破坏型的小圈子。面对确实存在威胁了大多数人利益的小圈子,就必须进行打击,手段包括调离职位、明升暗降、岗位轮流、岗位调整等,分化、瓦解,从而达到拆散的目的。若教育、引导不能解决问题,则对极具破坏性的人物要坚决清除。赶人的手法包括:设置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目标;提高考核指标;重点交好该圈子的其它人,把带头大哥当成透明人,不闻不问,……。
王二被天外飞来的砖头砸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