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中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你认为你的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最终通过我的汇总,我发现孩子们都希望父母能够耐心的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在自己犯错误的时候总是大呼小叫,讽刺批评,而是渴望心平气和的交流。
我想这应该是很多学生的心声吧,孩子们总觉得父母不够理解自己,没有真正走进自己心里去。举个例子,只要周末到家中,父母总是唠叨:不会的题一定要问老师,或者说你不会为啥不问呢?
其实很少有父母能够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问老师问题。孩子之所以不喜欢问问题,可能是因为内向,可能是因为没有勇气,但更多的我想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已经跟不上了,当老师讲题的时候也会提问之前学过的知识,而这些恰好是孩子不会的,当孩子对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她可能都不知道从何问起。
所以当父母说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孩子当然不会回应,说的次数多了,孩子除了沉默就是不耐烦。我想这大概就是父母不懂得如何倾听,不懂得如何回应孩子的感受吧。
试想,当孩子得不到理解和安慰,还被告知不要想太多了。当孩子独自生着闷气或者哭着入睡时,却被冷落。没有人包容他们的感受,只是一味的让他们把情绪塞进空间,那么总有一天会溢出来的。
我们应该明白,无论孩子有什么样的情绪,总得有人接纳他们。无论他们的感觉有多糟糕,总得有人告诉他们一切都会雨过天晴。
不要让孩子过度压抑自己的情感,不要对孩子的感受反应过度,因为孩子需要的是获得父母的关注和抚慰。孩子需要父母投入全部的爱,全身心的陪伴,需要敏锐的回应,需要及时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父母成为包容他们感受的容器。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时刻感受孩子的情绪,不要急着去处理,而是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感受,并且坚持安抚的理念,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自我安慰,久而久之,也就能够自我化解情绪。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快乐,如果在孩子不快乐时,我们总是毫不犹豫的想要说服他,并让他们觉得其实自己很快乐。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无疑是有效的,但是长期如此,孩子会觉得父母忽视自己的感受,不愿意倾听自己,从而不愿意和父母说话。
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便是想方设法修复与孩子的关系,而不是与孩子进行冷战,因为冷战并不是理想的解决亲子关系的途径,反而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
无论是成人亦或者是孩童,当感觉不好时,最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做事情处理。这大概就是情感的认同与包容吧!
人并不会每时每刻都快乐,人总是需要有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小孩,情绪比较善变,这更需要父母的包容和认同。所以做一个及时关注孩子情绪的父母吧,做一个包容孩子任何情绪的父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