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领导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但是你没听懂。
如果直接说“没听懂”,领导会觉得你没认真听;如果不问清楚就瞎干,不仅容易耽误事,让领导觉得你不靠谱,还会认为你工作能力有问题。
想要把任务完成得好,必须要理解领导的需求。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共分五步。
第一步:问任务的目标
这个问题是在确认任务背后的真实意图,只有知道了为谁而做,为什么而做,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努力。这时你可以说:“领导,这件事您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呢?”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一所学校负责采购工作。有一天,校长跟你说:“小李,你去采购一批大型的教辅玩具。”
如果不知道这个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去做,等向领导交差的时候,领导可能就会问你:“为什么买这个?”“这个颜色不好看呀!”“这个不符合我们的教育理念啊。”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问校长:“为什么要采购这么一大批教辅玩具呢?您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呀?”
这时候,校长就会告诉你:学校马上要做一个招生体验的活动,这批玩具就是要在活动上用的,希望能让家长看到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第二步:问任务达成的标准
不知道标准是什么,就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这件事儿你之前有过类似的经验,可以直接请领导确认,比如,“领导,我认为这件事儿应该做到什么什么程度,您看对吗?”
如果你没有经验, 建议你说“领导,请您再给我讲讲具体的要求,以免我做偏了,做错了,耽误了您的事儿。”或者“领导,您认为这件事儿,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请注意,任务的标准必须问到清晰、具体、可执行的程度,才算合格。
回到刚才的案例中,校长说,这批教辅玩具要能带来“惊喜感”。
“惊喜感”看似是一个标准,但是还不够。因为每个人对于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时,你就要继续追问。
追问后,你可能会发现,校长说的“惊喜感”不仅要能给孩子带来惊喜,而且价格也要能让家长眼前一亮,愿意购买。
那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就不能只考虑孩子喜欢什么,还要对来参观的家庭做一些基本的调研,研究一下他们的经济能力、家庭结构等等。
这里还有一点提醒,问标准时,还要搞清楚任务执行过程中有哪些限制条件。
比如,最高不能超过多少预算?有没有一定不要买的类型?过去组织这类活动时买过哪些特别受欢迎的教辅玩具?有哪些靠谱的供应商推荐?
把这些问题问清楚,能帮你避免执行中容易出现的大部分错误。
第三步:问利益相关方是谁
你要和领导确认,这个任务还牵扯到哪些其他的人。比如,有哪些人参与决策,你需要听取谁的建议,谁在过程中可以为你提供支持。
在刚才的案例中,你就要追问一下:“校长,这次招生体验活动,是由谁来负责呢?整体的活动策划是谁?我想去和他们沟通一些细节要求。”
需要提醒你的是,除了这些能为你提供支持行为的人,你还要关注这件事有没有潜在的反对者、利益的损失者。比如,领导要节省开支,让你做一个预算缩减的方案,那你就要提前问清楚这会涉及哪些人,对他们有什么影响,这样你在做方案的时候,才能考虑周全。
第四步:问任务的截止时间
通常情况下,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一般都知道要问截止时间。
这时,除了问“这个任务,需要我什么时间完成?”一定还要再追问一句:“领导,您能和我说说,这个时间点背后,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和原因吗?”
只有知道了这个原因,才方便你做好预案,减少突发变化打乱任务的情况发生。
第五步:做总结性确认
把你听到的信息和你理解的要求,用自己的话向领导陈述一遍,请领导做确认。
这时,你可以说:“领导,您的要求我明白了,为了把这个任务执行好,我再和您说一下我的理解,您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的理解是准确的,领导就会给你一个肯定的回复;如果不对,他自然就会补充更多的信息和要求进来。
需要提醒你的是,如果领导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耐心和你一次性确认完,你也可以主动分成两次,或者多次进行确认。
上个台阶:
总结一下,接到任务时,千万不要着急做,而是要通过层层追问,把领导脑海中那个大图景给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帮你把事情做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