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我在悦读】day12王子姐姐
书名:《极简》
作者:乔舒亚.贝克尔
篇目:第五章
收获:
别成为物质的奴隶。
人们经常会在有意或无意中购买/囤积许多可有可无的商品。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希望从这些不需要的物品中寻找应从其他途径获得的东西,如安全感、满足感。总喜欢借以“满足安全感“的名义囤积物品积累”舒适感“。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促使我们购买的潜在动机”,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去克服拥有更多物品的贪念。
有哪些动机呢?
① 追求安全感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玛格丽特.克拉克认为,安全感来自物质财富和具有支持性的关系。但是为了得到安全感,人的心理也容易失去平衡。基于此,调查人员发现:“那些在个人关系方面无法感受到安全的人,通常会认为拥有物质财富会自己更有安全感。“
如果你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大量购买物品,不如转移一下方向吧。花多点时间去陪伴家人,多跟周围的朋友相处,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会发现“在一种充满关怀的人际关系中会感到更安全”,同时你也会给他人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
其实我还觉得,安全感更多的是来自内心。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是丰盛的,那么TA一定不会觉得缺少安全感。所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丰盈,也是很有必要的哦。
② 渴求社会接纳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度过私人时间,因为与他们在一起会让你感到更舒服,并被接纳。但当你走出了平时的交际圈,你可能会开始注意到那些通常不会让自己反复考虑的问题。
如参加宴会、party、或者与比你财富、社会地位更高的人在一起共事时,你可能会为自己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的“穿着”而感到各种别扭和尴尬,认为和他人相比起来自己是“不正常”的类型。
于是,就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常”点,而开始购买过多的物品、花过多的金钱。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你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你希望从他人身上得到喜欢和接纳吧!
嗯,该醒一醒了,到底什么才是尴尬,什么才是“正常”?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去掉多余的东西吧,不要活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做自己感到舒服的、能够拥有充分自由的事就好。
③ 获得满足感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满足感,于是就在各种地方寻找满足感。
如,寻找到高薪的工作时觉得满足,但没有获得加薪时又觉得不满足;购买了很多东西时觉得满足,但又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的不满足...
作者说,“满足感,就好像是这样的一个目的地—我们每次靠近它,它就退的更远一点。”一旦我们把满足感理解为是“关于物质的富足”时,大量购买物品或囤积物品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时问题就来了,“我们是不是一直被教导从错误的地方去寻找满足感”呢?如果满足感是来自“满足他人的需求”,结果会如何? 也就是说,“慷慨”导致满足。
作者发现,“捐赠物品比拥有物品更令人满足。”“那些奉献出自己所有物品的人,更尊重余下的东西;那些付出了时间的人,会更好地利用剩余的时间;那些捐赠了大量金钱的人,更会利用他们剩下的钱。”这些人更能在物品之外找到成就感、意义和价值。
学会欣已经拥有的东西,并将不需要的物品赠予他人,是获得满足感的一个重要方法。
所以,如果被一种误导的、寻求满足的过程过分刺激的时候,要告诫自己:不要陷入“当……时,就会……”的一种思维模式。如:“当我得到了……,我就会觉得快乐。”
应该要记住:“你的幸福并不依赖于你获得的任何物质,你的幸福只取决于你追求幸福的决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