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行——龙门石窟

作者: zydy | 来源:发表于2020-05-06 20:41 被阅读0次

                    河南之行——龙门石窟

                              zydy

    原创图片

          在河南的最后一站就是龙门石窟了。本来打算第三天一早就要回去的,因为小家伙的作业还没有做,而我们在路上最快也要花费七、八个小时的时间。但终究抵不过河南好友的盛情挽留,何况,龙门石窟也是洛阳三绝之一啊,不看岂不可惜,既来之,岂有不看的道理,最后还是抵不住龙门的诱惑,而欣然前往了。

    原创图片

          我们驱车到了那里,那里的人可真多啊!广场上车如长龙,人如潮。我们顺着人流往前走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好大的一条河啊,碧波万顷,水平如镜。宽阔的江面上来回穿梭着几只黄色的游船,岸边垂柳依依,凉风拂面,舒服而惬意。乍一看,还以为到了满是柔情的江南水乡了呢。好友告诉我,这是伊河,抬眼望去,悠悠的河水波光粼粼,座落在河面上的大桥雄伟而壮观。

    原创图片

          好友又介绍说,石窟南北长达十一公里,共有一千三百多个石窟,九万七千多尊佛像。我们一边聊着,一边踏过龙门,继续往前走着。跟着人流,拾级而上,这儿的台阶都已光滑而发亮,扶手也已年久脱漆而变得斑驳了。可见,不知已有多少人的脚步踏过这儿了。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终于看到了这闻名遐迩的洛阳一绝。在看到的第一眼,确实会被这奇异的文化瑰宝而折服。在那么久远的古代,在高高的石壁上,在黑黑的石洞中,各种各样的佛像人物,凿刻得栩栩如生。丰富的表情,飘逸的服饰,不同的姿态,都那么惟妙惟肖。至今还让我感叹的就是那神态各异的佛像,或威严,或从容,或淡定,或亲切,或微笑,或微露愠色,或慈眉善目,逼真而生动。每一个人物,每一种神情,仿佛能穿透你的眼睛,到达人的心灵,完成心与心的交流。

    原创图片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硕大而精美的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万佛洞刻像更是丰富,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总计有一万五千多尊。我惊叹于这伟大的杰作,伟大的劳动人民在最古老而原始的年代,用着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在那陡峭的悬崖峭壁上却凿出了这旷世之作。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由衷地觉得这儿才是这次河南之行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地方。这儿的每一个形象,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古老的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带给我的震撼。

    原创图片

          龙门石窟从北魏开凿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也许年代久远,也许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石窟里的很多宝贵的形象已经变得残缺不全了,有的头部没有了,有的面部已毁,有的已断臂,有的却缺了腿,有的竟什么也找不到了,只是在那空空的石壁上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影子,真是可惜啊,我们同行的人都在为此惋惜着。

    原创图片

          在这里,我终于见识了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坐像。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就是最大的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她的高大,她的安祥,她的温存,她的秀美,让人不得不仰视她。真是“一览众山小”啊,见到了最大的佛像,就不觉得有丝毫的遗憾了。也可能还有点累的缘故,还没见到的,却再也引不起大家的兴趣了,都纷纷要折回了。

    原创图片

          接着,好友提议乘坐游船到河对岸的白园看看。白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晚年幽居地,也是他的墓地。山峦环抱其间,绿草茵茵,绿树葱郁,池水清澈碧绿,流水淙淙,清幽雅致,闲静恬淡,真是一处难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仙居境地。因为是一代伟大的诗人的墓地,所以带有诗风词韵的碑文就多了很多。真的想好好在浓厚的唐风诗林中畅游一番,可是同行的好友似乎都累了,丝毫没有了要“观”的意思,下山的脚步也快了许多,在这陌生的异乡,我这样一个孤单的看客,又怎能掉队呢?最后也只得悻悻地跟着出了白园。(2009年6月23日)

    原创图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河南之行——龙门石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sg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