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过无数个TED演讲,只有这9个,让我印象深刻

看过无数个TED演讲,只有这9个,让我印象深刻

作者: 新媒极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17:12 被阅读0次

    我是从大学毕业后迷上TED演讲的。

    起初,在没有接触和认真观看之前,我对TED演讲是呲之以鼻的,认为光看一些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演讲,以此希望对自己的线下生活带来任何正面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回想,这些功利化的学习态度,让我错过了很多东西。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被灌输的一种思想和观念,一直都是功利的,什么热门,我们学那门专业,什么技能吃香,我们就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习得,这种功利的学习态度,终究是依靠外在的反馈才能持续下去的,一旦外在给予你的反馈衰退了,你就会陷入迷茫。

    最好的学习态度,我认为是靠自己的内心去驱动的。

    你不会想着依靠这些知识点去获取功名利禄,鲜花和掌声,而是你在学习的时候,真正体会脑洞大开的愉悦感,自己的世界观得到重塑,灵魂得到了洗礼。

    如果你有体验过类似的经历,你一定能够明白我在说些什么。

    从毕业都现在,我看过的TED演讲,成百上千,但真正让我有深刻印象的,其实只有九个。

    判断一个TED演讲的好坏,每个人基于各自的经历、专业素养、能力水平,评判标准不一。

    我判断一个TED演讲的高下,有以下的几个标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一看演讲者能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一个概念,毕竟晦涩难懂的讲述,只能让自己感到高潮而已;

    二看演讲者能不能调动现场的气氛,有些演讲者说实话,照本宣科,现场气氛很是死板。

    三看现场观众的反应,能够出现在TED现场的观众,据我所知,大多是来自全球各地的中产阶级,文化水平普遍不低,如果在演讲的最后,大多数观众都报以雷鸣的掌声,或者全体起立的话,这个演讲,一定是成功的。

    好,废话不多说,接下来来说说哪九个TED演讲,让我印象深刻。

    1.肯·罗宾逊《学校扼杀创造力》

    这个是TED演讲史上最热门的一个。

    演讲者肯·罗宾逊首先从自己的身边说起,指出所有的孩子,其实都是拥有创造力的天才。但如今整个世界的教育制度正在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

    从工业革命开始,各个国家实行的教育制度,都是为了服务自身的经济建设,或者是培养符合该国的意识形态而制定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整个世界都在实行类似的教育体系:

    排在第一位的——数学和语言,因为这些学科是参与经济建设头等需要掌握的;

    排在第二位的——人文学科,什么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等等等;

    排在第三位的——艺术学科,什么画画,跳舞,美声等等等等。

    肯·罗宾逊指出有很多学生,原本有着人文学科或者艺术学科的天赋,但为了应对整个教育制度,不得不将自己的天赋给抹杀掉。

    最后,肯·罗宾逊提出培养好学生的三个原则:

    第一是多样化。每个人认识世界的角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人侧重听觉,有些人侧重视觉,有些人侧重味觉。

    第二是充满活力。好的想法和创意,往往来自于互动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规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个性化。肯·罗宾逊举出了一个被怀疑患有学习障碍的人,原本前途无望,但其妈妈带去医院求治,却意外发现女儿对舞蹈有极高的天赋,后来终究成为一名芭蕾舞者,扬名天下。

    现场观众对于肯·罗宾逊的演讲,给予热烈的回应。

    2.阿兰·德波顿《温和的成功哲学》

    英国才子阿兰·德波顿为数不多的TED演讲之一,虽然在网易公开课上评价平平,但我觉得这个演讲十分不错,至少演讲者讲述的几个观点,给了我不少启发。

    与其叫做《温和的成功哲学》,我觉得这个TED演讲,更应该翻译成《身份的焦虑》。

    我们追求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得到物质,而是为了得到物质背后的情感反馈。

    强大的物质基础不仅仅能够解决你看得见的需求,更能让你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一并满足,但过于讲究物质基础,会衍生出势利。

    什么是势利?

    除了对势利做了精准的定义,阿兰·德波顿在这个演讲中提及到的思想和观念,都是极具启发的。

    例如:

    势利鬼的相反词,是你的母亲。

    能让我们产生嫉妒之心的,一定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人,我们不会去嫉妒伊丽莎白女王,也不会去嫉妒李嘉诚。

    中世纪,活得穷困潦倒,可以归咎于时运不济,如今,活得穷困潦倒,一定是自己不努力,不上进。

    现代社会让我们产生极大焦虑的原因,是这个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神的社会,除了人类这个重心,我们别无其他。

    虽然不是一个热门的演讲,但我建议你真的可以去看一看。

    3.Brian Little《你究竟是谁?》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除了想要看看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万物的同时,我们同样有一个值得花费一生时间去询问和探索的问题:

    我们究竟是谁?

    剑桥大学教授 Brian Little在这个TED演讲当中,用特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怎么认识你自己。

    特质心理学(trait psychology)通过五个维度对人进行定义,这也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这五个维度是OCEAN:

    O: open to experience 拥抱各种经历,区别于那些相对封闭的人。

    C: conscientiousness 有意识的,区别于那些对生活缺乏热情的人(lackadaisical)

    E: extroversion 外向型,区别于内向型人(introvert)

    A: agreeable 讨好型,区别于常与人唱反调的人

    N:neurotic individials 神经质的人,区别于情绪稳定的人

    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但真正定义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是因为他的性格归属于外向还是内向,而是在整个生命当中,他将哪些事物视为最重要的。

    他可以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因为自己已经爱上一个女孩子,他可以为了她,去公开场合,向她表达爱意。

    下次,不要问一个人是什么性格的,而要问他: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是什么?

    4.Celeste Headlee《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交谈者?》

    几乎每个人在与人沟通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问题。

    可能有人会跟你传授各式各样的方法和经验,比如什么,说话的时候,和对方保持眼神交流,频频点头以示尊重等等等等,但毕业到现在,我可以很明确地跟你说,这些所谓的经验和教训,通通都是瞎扯淡。

    任何形式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的,记住这一点,能让你少走很多歪路。

    Celeste Headlee在演讲中提到促进沟通的十个方法,大家可以有选择地试一试。

    不要三心二意;

    不要好为人师;

    使用开放性的问题;

    顺其自然;

    如果你不知道,你就说你不知道;

    不要把自己的经历和别人比较;

    别重复自己的话;

    少说废话;

    认真倾听;

    简明扼要。

    5.奇麻曼达·阿迪契《单一故事的危险性》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意思就是我们就一个问题去询问别人的意见时,不应该单单只听一方的看法,更应该去倾听不同人的观点。

    但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被灌输的,一直都是单一的故事。

    什么非洲就很贫穷,每一个童话到最后,王子和公主一定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等。

    这种单一的故事,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节省脑力和时间,因为不用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用起来十分地爽快。

    但这样单一的故事,却十分之危险。

    因为如果你想剥夺一个人的权利,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他灌输关于某样事物单一的故事,其他的,你统统不提。

    直到最后,他就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6.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的崛起

    没错,你看到的是,去年席卷全球的尤瓦尔·赫拉利,这位以色列的青年才俊,凭借着一本《人类简史》,在去年可以说是赚得本满钵满,名声鹊起。

    尤瓦尔·赫拉利用系统且幽默的语言来探讨人类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历史的舞台。

    有一个较为新颖的观点,是尤瓦尔·赫拉利提出如果单单以个体来说,人类是无法是狮子,大猩猩相抗衡的,但人类之所以现在能够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可以构建共同的“想象”——谎言,神话,而共同神话使得人类的族群认同得以突破150个的数量上限,能够达成更大范围的合作。

    800只大猩猩聚在一起,可能干不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反而会引起大规模的混乱,但800个基于共同想象的智人聚在一起,却能完成许许多多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就是智人的长处之一。

    当然,如果你想更为系统地了解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都是不错的选择。

    7.Amy Cuddy《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

    你知不知道人的自信程度,其实和肢体的动作,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就是,一些肢体动作,可以提高你的自信心,而有一些肢体动作,却会让你一步步走向自卑。

    自信的肢体动作,是整个人都有占满外部空间的欲望,你可以去观察那些上了一定年纪的私人企业老板,他们的坐姿一定是歪歪斜斜的,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蜷缩着的。

    别说是人类,就连动物,在它们自信心爆满的时候,整个躯体,都是往外扩张的。

    而当它们垂头丧气的时候,整个躯体,呈现蜷缩的状态。

    因此Amy Cuddy建议我们在面试之前,或者在任何缺乏自信心的时候,可以花2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可以增加内心力量的肢体动作。

    因为据她研究表明,强而有力的肢体动作,能够增加你面试成功的可能。

    这个TED演讲真的让人受益匪浅,强烈建议大家观看。

    8.肖恩·阿克尔《改善工作的快乐之道》

    进入哈佛读书的人快乐吗?

    这个问题,其实我之前也有想过。对于一个二本学校毕业的我来说,能进入哈佛这样的顶级学府学习,应该没有感到不快乐的理由了吧?

    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

    能够进入哈佛大学深造的大学生,这种幸福感持续不到两周,很快这些大学生就会陷入到无边无尽的学业压力,同龄竞争当中,幸福感大打折扣。

    心理学家肖恩·阿克尔指出,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别人拥有的外部条件,去推测这个人的长期快乐程度。

    长期快乐程度,不仅仅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还受到自身内心感受的影响,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拥有的东西,比你多的时候,无需产生任何羡慕之情,因为你不能单单因为他拥有的东西比你多,就去推测他比你要快乐。

    肖恩·阿克尔还指出,一个人不是越成功就越快乐,而是越积极,越快乐。

    实现积极心态,有以下的五个方法:

    每天写下三件感恩的事;

    记日记;

    锻炼;

    冥想(克服多任务给大脑带来的疲劳);

    善举(赞扬别人,积极用语)。

    9.Tim Urban《你有拖延症吗?》

    如果你有经常上英文网站,那么一个名为:http://waitbutwhy.com的网站,你或许有接触过,该网站主要以传播各种新奇知识的长文章为主,Tim Urban是其中的写手之一。

    知乎上之前大热过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理解费米悖论?”,另外一个是“怎么战胜拖延症?”,这两个问题下面的高赞回答,灵感和素材,都是来源于这个网站。

    随手翻翻Tim Urban写的长文,几乎是篇篇是经典,尤其是这篇成文于2015年,讲述人工智能的长文,看了之后,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单单看分享的人数,足以证明文章的质量和口碑。

    罗辑思维之前大吹特吹过的“吓尿指数”,什么“看不见的舰队”,什么“人工智能如同一趟不靠站的地铁,呼的一声从我们人类疾驰而过”等等等,Tim Urban在这篇文章中有更为系统地提及。

    Tim Urban这次登上TED舞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人为什么会犯拖延症,以及我们在对待拖延症的时候,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

    相信我,看完这个演讲,你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至此,正文到此结束。

    如果你想观看我今天推荐的这9个TED演讲,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TED”,不带引号,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编辑于 2017-03-20

    ​赞同 17K​​245 条评论​收藏

    ​分享

    举报收起​

    被分享60万次的TED演讲:30岁前请逼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网易公开课

    微信内搜索“网易公开课”,或者搜索“open163”,我在等着你哦!

    这届90后,最晚出生的也已经20岁了;而最早的那一批,马上30岁。

    20岁之前,还没太经历过社会的“生猛”,直到走出校门,一身冲劲与欲望,在跌跌撞撞中被渐渐磨平。

    一路奔向30岁,以为到了年龄就会自然拥有的爱情、事业、金钱……在真正长大后,发现多数和自己无关。

    美国伯克利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Meg在TED上有期名为《20岁光阴不再来》的演讲,探讨“如何度过人生青年时期”的问题。

    视频上传后,五天内被分享了60万次,TED国际公开课点击排名第一,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誉为“最实用派”的人生规划

    网易公开课​open.163.com

    她用自身的经历与研究告诉年轻人:20岁不把握光阴,就是在让30岁后的自己陷入中年危机。

    1

    第二个智力发展高峰期在20多岁

    性格改变程度远大于其他时期

    对中国人来说,20岁前的人生,就是一场以高考为终点的赛跑。

    在一条跑道上跑了十几年,靠的更多是惯性和别人的推动。

    一旦进入大学,就好像突然失去了跑道的分界线和领跑员,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没人再告诉我们今天该做什么题、明天要考哪门课。

    “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主动权突然就落在了自己手中。

    面对这样的改变,很多人选择的是“等”。

    在宿舍的被窝里等,在游戏的厮杀里等,等待机会自己撞上门来。可是毕业后才知道,机会永远不给没有准备的人。

    最后等来了失业、失恋,还要给自己冠上“年轻所以不成熟”的借口。

    殊不知,你的“不成熟”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一生。

    20岁-30岁的十年,是人生中具有决定性的十年,这期间,你会频繁经历选择大学、职业、伴侣等影响一生的选择 / 20岁光阴不再来

    Meg认为,不论从心理学、社会学、神经学还是生育能力的角度来看:

    “20岁,是你能对你的感情、幸福,甚至对这个世界做出的最简单、也最有潜在影响力之事的时期。”

    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击败北大学霸成为总冠军的雷海为,是位外卖小哥。

    23岁时,他偶然在书店看到一本《诗词写作必读》,被书中的诗深深吸引,于是从此,他就在双休的时候专门去书店看诗词的书。

    20几岁时的积累,让雷海在30多岁时收到回报,他最终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

    他每天背一两首诗,一直坚持。

    等餐时,同事们都在玩手机,他则在静静地看着诗词书。

    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在37岁时用勤奋和汗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

    有人说,就像身高一样,二十多岁的人智力发展也到了“头”。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的前五年,是脑部语言区和大脑其他部分发育的关键时期。

    同样的,20多岁恰好处在成年时期最重要的位置。

    如何利用好20多岁的这段时间,对未来影响深远 / 20岁光阴不再来

    美国医学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用标准化智力测验,测查了人从7岁-65岁的智力发展状况。

    他发现,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在22~25岁,此阶段性格的改变程度也远大于其他时期。

    二字头的人生不是发展的“搁浅期”,而是发展的“潜力期”。

    很多人感叹“我都XX岁了还一事无成”,你需要回顾下自己在过去的几年究竟是怎么度过的,更要想清楚未来是否依然要这样过下去 / 20岁光阴不再来

    研究人员想告诉你:把握好30岁前的时间,如果想要做些什么,现在就是时候。

    2

    30岁让人开始惧怕浪费时间

    做出仓促选择

    Meg在演讲中分享了一位40多岁咨询者的倾诉与感叹:

    “原先人们告诉我,30岁不过是新的20岁,不过人生中又一个10年罢了。可今天我才发现不是这样的。

    20多岁时谈恋爱就像玩抢椅子,我知道我的男朋友不适合我,但这段感情不算数,我只是在消磨时间,每个人都东奔西跑地玩乐。

    但在30岁时,音乐就停止了,每个人开始坐下,我不想只有我一个人站着,所以有时候我想,我嫁给我的丈夫是因为他是我30岁时离我最近的椅子。”

    30岁,人们开始为年龄而惶恐,开始仓促做出选择 / 20岁光阴不再来

    Meg说,中年危机的最大问题,不是买不起一辆红色敞篷车,而是发现自己不能拥有想要的职业、不能选择自己想爱的人。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惧怕做错事而浪费时间,于是迅速开始事业,选择一个城市,结婚、生子。

    30岁是新的十年,但绝对不是新的20岁 / 20岁光阴不再来

    Meg告诫年轻人,不要稀里糊涂过完20岁,更别把所有压力都留给30岁。

    多少人到中年的不甘与煎熬,其实都是年轻时随便放弃自己的后果。

    主持人刘同的书中有篇《写给20岁的日记》,他说,“你成长中所有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解决了,你就成为了你这类人当中的幸存者。不解决,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为谁。

    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的过程中,我们都走过一样的路。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3

    一个人未来的伴侣和交际圈

    大概率来自现有人际圈之外

    在一期《圆桌派》中,史航说:“当一个人跳进水里,真正托起他的,不是接触他皮肤的那些少量的水,而是身下大量你接触不到的水。”

    而那些更加优秀的人,就是所谓“摸不到的水”。

    总是那些优秀且少数的人,能给你更为深刻的积极影响 / 圆桌派

    一个人未来的伴侣和交际圈,很大几率也来源于我们现有人际圈之外。

    长时间呆在固有的圈子里,很难认识新朋友,获得新的恋爱机会 / 20岁光阴不再来

    Meg在演讲里分享了女孩Emma的故事。

    那年她25岁,做着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对前途毫无打算,身边还有个眼高手低的男友。

    听了Meg的建议后,Emma开始相信朋友与生活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于是开始慢慢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几年后,Emma通过一个前室友的表亲引荐,获得了一份艺术博物馆的工作。

    找到理想工作的她,对生活和自己都有了信心,不再那么懦弱消极,她重新审视并结束了困扰她许久的情感关系,更谨慎地去选择人生伴侣,也慢慢过上了自己满意的生活。

    你周围的人,潜移默化影响着你的行事风格和想法态度 /  20岁光阴不再来

    新事物往往产生于旧事物之间微弱的联系之中,好比“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而这些微弱联系就是你进入一个新群体,开启一番新天地的钥匙。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中也提到:“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所以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的东西,将来多少会连接在一块。你得信任这些体会,直觉也好,命运也好。

    这种做法从来没让我失望,也让我的人生整个不同起来。”

    过去的点滴经历和选择,都在默默串联,影响你未来的人生 / 史蒂夫·乔布斯 - 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演讲

    所以,20多岁时,不要拘泥于自己的圈子。

    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类活动,结识更广阔平台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积累每一个细小的身份资本,这些资本间会产生微弱的联系,催生未来发生决定性的质变。

    4

    追求高度

    比在低层次追求广度更有效率

    北大高材生杨奇函在《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集中精力在圆锥的高上追求高度,比匍匐在一个低层次追求接触面的广度,有效果且有效率得多。

    博士刚毕业的学术菜鸟认识一个基层政府科员的难度略大,但是院士没事就会跟省长交流交流,喝一杯茶。”

    在20多岁这几年,相较于追求身份认同,更重要的是增加自我价值。

    在机会来到面前时,自我价值能帮你提升机会把握能力 / 20岁光阴不再来

    不要等到机会来了,却发现自己没有接住的能力和勇气。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就要有意识地朝那个方向尝试和努力,在这个方向里做尽可能多的有益尝试和积累。

    不要总是因为一时应付的拖延,浪费时间。

    想尽一切办法斩断拖延,你的人生不会一直等你/  20岁光阴不再来

    《庄子·知北游》中有一句描写时光易逝的话,“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20几岁的黄金时代,珍贵性无与伦比。

    鲁迅在《热风》里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

    时光一去永不回,劝君惜取少年时。

    给文章点个赞吧,珍惜20岁,但也别为30岁烦恼,相信你会达成目标,只是时间或早或晚。

    作者:曾少贤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58702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过无数个TED演讲,只有这9个,让我印象深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sn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