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的音频没有如约输出,原因是脑袋懵懵的,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该输出什么样的内容,想输出关于空投的内容,觉得这个时候分享空投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想分享一些项目的内容,又发现可能时间上有些不够;想分享一些别人的文章,又发现总是分享别人的也不太合适,于是就从晚上7-8点就一直纠结 和焦虑中,后来在11点左右的时候,特别困,于是就倒头就睡一会,想着一会起来再弄,结果呢,一觉睡到了今天早上7点钟了。
我内心告诉我,我靠,我的节目还没有录制呢,怎么就一觉睡到了天亮了呢。然后起床了,简单洗漱后,然后找素材,浏览网站,信息,想着有没有一些好的素材能补上的,结果,还是没有完成。
期间,到卫生院帮老婆拿东西,然后建昨天的小群,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结束了,截止我发稿子的时候都已经11:30了,一上午结束了。
昨天的内容没有完成,其实最近一直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不知道要输出什么了,每次到晚上到时候,就非常的焦虑,就怕输出不出什么东西了。
然后就各种看别人的喜马拉雅在输出什么,别人的公众号去输出什么,本来想从中找到一些灵感,但是最后还是无果,越看越是没有头绪。
因此,我在思考,我必须给自己设置一个输出的框架来,关于这方面我得查一些资料,否则,每天被焦虑困扰着,每天要拖到很晚才能交付内容,这很不好,这是严重的拖延症状。
除此之外,这样的输出方式很不科学,也很不规律,我要找到一套方式,可以很好的输出,可以持续的输出,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很重要。
今天就通过知乎,通过Google,通过国外的知乎看看这方面的方法论。
昨天在听张萌的一个直播中,有一个点,对我启发较大,即别人看什么样的书,你不一定也要看什么样的书,原因是别人看的这本书,是他的知识框架或者工作所需的这个书。
也许是别人战略需要,也许是别人当下的工作需要,也许是其他的原因的需要。就比方说最近张萌在看关于道教、儒家、佛教类的书,她的目的是2022年他的课程体系是:人生规划线以及硬本领和好习惯。
而这里他要研究一些关于佛教相关的内容,所以他就在读这方面的书。
这里她还提到了曾国藩,说看一个人你要看这个人让他成为这个人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对于曾国藩来说,对他帮助很大的是《易经》。
由此,张萌试图通过易经来寻找一些背后的东西,能帮到大家。
这里她引荐了三本书:《易经》、《论语》、《道德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髓。同时她在举例战略的时候,也引用了毛泽东的《毛选》。
这些书,我们都知道很经典,但是一直都没有去阅读,今天我也想将这些书添加到我的读书计划中去。
完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