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352152/fb694a42a157175e.jpg)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神雕侠侣》中李莫愁之问,让我产生诸多的共鸣;“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射雕英雄传》周伯通与瑛姑的纠结缠绵,让我的心绪久久难以平息;“多情剑客无情剑”,此番境界也颇令我神往。在过去的几十年人生历程中,金庸笔下这些人物的境况,我一个也没能遭遇,心生遗憾。现唯有在电脑前神思:何为情?
所谓情,是每个人以身体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在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进行感知和认识后,在心中所形成的情绪及情感反应,最后形成七情(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主要情绪)、六欲(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产生的身心需求),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大体可以分为物情(对物品和生活环境的感情)及人情(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52152/f5a40fdc564c5256.jpg)
一、动物有情否?
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很多人为什么坚持肉食主义而始终排斥素食主义,其内心的认知基础是:动物和人类是有很大不同的,人有灵性、有感情,而动物是无感情。果真如此吗?!
有养过宠物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你跟你们家的宠物朝夕相处久了,双方对对方都会产生很深的依恋之情。豆瓣评分在9.4分的一部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看完,泪流满面,这只对其主人怀有深深眷恋之情的八公那是何等的忠诚啊?!人与人之间、情侣之间、亲情之间要是能能达到八公(犬)这样的境界,那可真是至真至爱的情感了。也许有人说,这只不过是影视作品,有夸张的成份。但很多父母都不想让单身的大龄儿女饲养宠物(特别是猫、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旦养上了,儿女就会发现动物比人类更善解人意,更听话、更贴心、更会哄你开心,既然情感有了寄托的对象,何须去找人类伴侣呢?!养一只宠物足矣!
我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那时家里养了一只土狗,主要是让它来看家护院,这是农村家庭的标配。后来这只狗的狗龄很点大了,大人商量着准备要把它卖给一个专门收购老狗的屠宰夫时,这一天,那人扛着一只笼子来我们家,当老狗被赶进笼子的那一瞬间,我清楚地看到:一大滴的眼泪从它的眼睛流出。此情此景,过了几十年了,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挥之不去,自己一直为自已当时没能去阻止大人们卖狗的行为深感愧疚。
此外,有关其他动物亦有情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天鹅一辈子只会有一个伴侣;耕牛被主人宰杀前会向主人下跪流泪,小牛犊发现父母将要被宰杀时,会片刻不离;大象会为死去的同伴举行“葬礼”,……等等。
情,不独为人类所享有,一切动物,甚至生物,皆可称之为“有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52152/f3ad74313aedf97e.jpg)
二、世俗之情皆有染污。
不管是物情还是人情,你认真观察,都会发现它们都呈现二个特点,要么“痴”;要么“贪”。
痴的表现,如瑛姑对周伯通的爱,终身不渝,不可谓不“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经典爱情故事中所形容和描写的场景。还是有一类是对物的痴恋,如集邮爱好者面对世间珍稀邮票时的忘我状态;如好饮之徒面对人间佳酿时的情不自禁;…….。远华案主角赖昌星对此是感悟颇深的,他在贿赂官员时,有一句经典名言:只要他(官员)有爱好,我就能把他拿下。因此,一栋不起眼的“红楼”,成了众多官员的“落难场”,这都是因为人性中总有“痴”的。
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得得淋漓尽致。我们向对方说出“我爱你”时,你内心升起另一种期待:“你也要爱我”。如果只有“我爱你”,而“你并不爱我”,那这种所谓的“爱”马上就可能变成了“恨”。因此,无数的男女在谈恋爱时可以海誓山盟、如胶似漆、卿卿我我,但一旦到了双方要分手了,那种发自骨髓的恨,让我们这些作为局外人看来,都是不赛而怵。曾听一个同行讲过一个亲眼所见的案例:一对夫妻刚开完庭,从中院的大门刚走出来时,女方突然脱下一只高跟鞋,跑步向前,用手中的高跟鞋尖跟死命地朝男方头上砸下,顿时,男方头上血流成注,一出活生生的人间悲剧上演。办理过离婚纠纷的律师都有这种体会,离婚纠纷对律师的人身安全影响最甚,律师言辞稍有不慎,有可能会遭到另一方当事人的强烈反弹,法官都会提醒年经的律师在法庭上都很要注意措词,免得惹火上身、殃及池鱼。
正因为这些世俗的情感都是变化的、有染污的,因此,才导演出一出出人间的悲喜剧,这是世界的常态,过去、现在、未来是这样,国内、国外亦是如此,大同小异,如出一辙。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52152/109dcc3210e51574.jpg)
三、舍弃我及我所,获得无染污之情
因为世俗的感情存在上述状况,因此,会有二种人存在:一种是隐士,逃离世俗现实,归隐山林,去追寻那种独自的清静无为的世界;另一种人,去追求更广阔、更博大的感情,舍弃我和我所。后者的爱,建立在“有情”的基础上的,如马克思、毛泽东,如孔子、佛佗等,亦如我党的宗旨,应该都是属于这种类型,不考虑自己个人的安危,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宗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情感,真可谓“大爱”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52152/1ee2682174694ce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