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荀子:劝学篇(4)

荀子:劝学篇(4)

作者: 26c0acdcc586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08:16 被阅读0次

原文: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译文: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自己的羽毛做巢,又用毛发细细编织,将之系于芦苇之上。大风一来,芦秆折断,鸟蛋摔破了,幼鸟也死了。这并不是因为鸟巢做得不完美,而是它所依托的东西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它的干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上,俯对着百丈深渊;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它的干长,而是它所生长站立的地势高。飞蓬生长在大麻之中,不用扶持自然就能长直。白沙混杂在黑泥中,自然也会和它一起变黑。兰槐芳香的根叫白芷。如果用酸臭的脏水浸泡它,君子不愿意接近它,普通人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乡邻,出游时一定要亲近有品学之士,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接近正确恰当的思想。

偶得: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还应该对自己周围的生活、学习环境进行选择和改造.使之促进自己朝着好的方面去发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就如同文中所言:蒙鸠筑巢一样,筑根之基础不牢固,下再大的功夫也是白费。所以要想安稳的立足于社会,就需要选择一个可靠的、安全的环境作为“筑巢”的根本和立足点。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是孟子的妈妈为了给孟子制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曾经三次搬家,孟子和我们的小时候一样贪玩,不爱读书,还经常模范搞怪,孟子的母亲认为不好环境不好就搬家三次,后来孟子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人。”

相关文章

  • 荀子:劝学篇(4)

    原文: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

  • 《荀子•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

  • 荀子《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

  • 劝学篇荀子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 《荀子·劝学篇》全文通译 (4 )

    五、学习二要:亲师隆礼 学习先王之道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合适的老师。《周礼》、《仪礼》和《乐经》讲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但...

  • 荀子劝学篇补

    现在只能说,等我再看20遍,而且看懂了才能补了.

  • 荀子 劝学篇【6】

    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

  • 【荀子劝学篇】11

    原文: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

  • 荀子劝学篇(5)

    原文: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

  • 荀子 劝学篇【7】

    原文: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劝学篇(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um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