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保险就把保单塞进抽屉,一年都不看一眼的,没错,说的就是你,麻烦过来一下,六叔来给你做个采访:
你知道你的保障内容吗?
(好像是……沉思脸)
你知道你的详细保额吗?
(记得,大概是……45度角仰望天空)
如果发生**有的赔吗?
(应该有的吧?……不确定脸)
你的保单业务员还有联系吗?
(N年没联系了。……困惑脸)
那现在谁负责跟进你的保单呢?
(不知道呢!有事找客服!肯定脸)
你知道保障要根据生命周期定期调整吗?
(啥?生命周期是什么?……懵逼脸)
你的家人知道你拥有的保障吗?
(配偶知道,老人孩子不知道。神态自若)
你的保单受益人是法定的还是指定的呢?
(有区别吗?迷惑脸)
以上对话是否熟悉?
保单作为一份长期合同,跟随我们一辈子,甚至延续到孙子那一代。其中牵扯到的法律责任、财产分配、保障需求,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做调整。
举例子:
关于受益人:
法定和指定,在申请保险金理赔时,手续是不同的。法定继承,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父母、配偶、孩子共同继承,需要三者同时申请,麻烦就不说了,保险金没法指定交到最想交的人手上,也可能与当初投保的初衷背道而驰。
未婚时购买保险,通常写法定或父母,可结婚后保障仍然延续,我们的人生中多了配偶和孩子,受益人能不调整吗?
婚后购买保险,受益人写了配偶,若配偶先行离世,没有及时变更受益人,未来出险时,将视同法定继承,那麻烦就不小了。同理,若婚姻状况发生变化,也需及时变更。
再举例子:
关于保障:
十年前买了10万的保额,看起来很不错,如今呢?去医院转一圈可能就没了。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能不考虑增加保额么?
结婚前购买的保障,承担的家庭责任较低,在保障配置上会倾向于个人的健康方面;成家后,家庭责任增加,在保障个人的基础上,还需考虑其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适当增加责任保障。
年轻时创业收入不稳定,只选择了短期保障;后来事业有成,手头宽松了,应当尽可能增加终身型保障。
关于理赔:
N年前买的保单,印象中好像说啥都保了(早期某些缺乏职业操守的代理人,随便卖一份万能险都敢这么说)。生病住院时才发现,病得不够严重,不赔了?(此处省略1万字骂人的话。然后告诉周围朋友:千万不要买保险,骗人的!)无语。
清楚自己的保障,知道哪些能赔,哪些不能赔,是很有必要的。只买了重疾险没有住院医疗,普通疾病住院当然不能赔。
早期重疾产品没有轻症保障,如今基本都有轻症保障,患上同样的疾病,结果自然是有人能赔,有人不能赔。
此外,让家人清楚自己拥有的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记得看过一条新闻,一年轻女孩给自己买了意外险,但没有告知家人,后来发生意外去世了,家人也不知道要去索赔,直到看见手机里保险公司推送的保险缴费通知短信,才知道有这么一份保障在,顺利索赔成功。
那么问题来了……
保单体检如此重要,应该怎么做呢?
❤邀请专业有责任心的保险顾问
❤整理已有保单
❤分析已有保障是否匹配目前所处生命周期
❤调整、确定方案
❤出示保单体检报告,并告知家人。
❤每年一次,至少两年一次的保单体检,既能让你再次了解拥有的保障,适当调整保障规划,还能与保险顾问保持良好联系和沟通,以便未来理赔时能找到人。
在发生大病理赔时,每日奔波医院已经让人疲惫,若有专人协助办理理赔,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所依靠,感觉自然是不同的。专职保险顾问的价值,在发生理赔时,尤其显得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