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藤树下
老师的小说上报纸了。
其实,第一眼看到老师的小说是在一个月以前。
那时,冠状病毒正在横行。
老师的文章发表在《简书》上。
说心里话,看完老师的文章,第一感觉是假的。
因为里面有个情节,“离过年只有一个月了,但客户没钱给结算,于是用一卡车口罩抵债……”
非常时期,这个题材确实吸睛,但巧合的程度让人严重怀疑其真实性。
不真实到什么地步?就好比武侠小说,主人公只要掉下悬崖,就会发现山洞,而山洞里一定有绝世武功秘籍一样……
武侠类,玄幻类小说创作,大家明知是假,但喜欢看,我觉得是情节和感情在起支撑作用。
写实小说最难写,因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被人发现编造的痕迹。
当时,看到老师的文章,我就是这种感觉。
但是,如果抛开真假,单纯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老师的文章写的非常好。有铺有垫,有矛盾冲突,有人性升华,结尾更是画龙点睛。
堪称佳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20543209/543a561bc53ab0ba.jpeg)
好吧!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也就是这么个情况。
但这件事,却触发了我的深思。
如果写作只是图自己开心,倒是非常容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但是,如果需要升华一下,通过写作变现,取得回报,和水平提升,就得好好分析读者特征了。
树獭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变现要投其所好”,这话很通俗,文人都很清高,孤傲,一听这话,都觉得不太顺耳……
但仔细一想,人家说的没错!
从市场学的角度讲,市场上供应什么产品,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消费者的喜好。
对消费者的把握越准确,企业提供的产品才越能最大程度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从而取得丰厚的回报。
文学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响,也在影响着时代。
故事可以是假的,但感情一定要是真的……
这样看来,真的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假的让人流泪,就是真的!真的让人讨厌,就是假的!
雪芹先生说:假作真时真亦假。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