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我翻开了《温儒敏谈读书》。一读就不可收拾,两天就将近读完。某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答案,未来更加可期!“读书的种子”,“自己的园地”几个词深深植入我的心里。
过去的一年,我明确了教学方向以“学”为中心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以“学”语文为主,而不是“教”语文。我也明确了教研方向以“智趣课堂、微写作”的形式,教学“整本书阅读、宋城文化”的内容,落实“纯粹语文课,纯真语文人”的教育理念。
我明确了研修重点:整本书阅读、宋城文化。明确了研修方法:勤读善读、多写会写。
但“少慢差费”的吕叔湘之问依旧困扰着我。前行的方向清晰,步子却依旧艰难。最近学生的复习效果,工作室的研修状态都令人堪忧。
学生思路窄,学法死。很多恶习知道但改不了,一遍遍的答题训练解决不了常见的问题。就拿默写来说,一个学期了,依然是打开书:“马冬梅”,合上书“马什么梅”,考试就写“孙红雷”。
工作室研修也是如此。我已经尽力了。研修,有规划,有行动,有示范;为人,有求必应,有问必复。但老师中没有完成任务的依然没有完成,任你提醒十几遍,他泰山巍然不动;应付任务的依然应付,从网上下载一篇一个字不改交给你。在群里交流,喜欢就说两句,不喜欢就销声匿迹。任你爱她如初恋,她虐你千万遍。我只是一个问题解答器,有问题找师傅,没问题不交流。
在“自己的园地里”种“一颗读书的种子”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明确告诉我:所能做的,必须做的,唯有改变自己。
温儒敏先生说:“真正实现‘读书为要’,并不容易,因为还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语文老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做读书种子就要有自己的读书规划和书单,要有自己的读书目标,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要有自己的读书三圈:通识的书、相关的书、专业的书。反思自己,近两年来,总在规划别人读书,牵挂别人读书,操心别人读书。好像自己比温儒敏还更温儒敏。看着书架上那一本本还没有拆封的书,我有什么资格教别人读书呢?还是先把自己这颗种子管好吧。施好肥,浇好水,期待枝繁叶茂了。
温儒敏先生说:人要有“自己的园地”,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心灵自由和写作自由的空间,不用考虑他人的眼色,也不用受他人的影响。自己的园地,是自己的精神寄托也是自己的心灵归宿。在“自己的园地”读书养性,成长自己的精神,培养自己的人格素养。
要有“自己的园地”,一是指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或研究,让自己的素养与能力有不断成长的途径。二是给自己营造一个相对良性的小环境,如有一个经常能交流学习“小圈子”,但这种圈子的成员必须是“志同道合”,交流要有宜人的学术空气和健康的生活空气。不是非此即彼的“愤青”,也不是那种随礼吃酒席而随机组合的一桌宾客。“自己的园地”要既要有动力与更要有活力。动力可以是一时冲动,活力则需要长期的坚持。同道中人,需要先上路,在路上才能遇到,而不是相约好再上路,这样容易走散。
重新定义2020,在“自己的园地”里,种好自己“读书的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