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相信女权,就是女权癌?
“你在每天晚上,不能睡的比我早,你在每天早上,不许起的比我晚;饭要做的很香甜,打扮起来要大方,还有婆婆和小姑,都要和睦的相处。你不要忘记,你不要忘记,我是一个没有本领的人,我这个家全都靠你。”
也许你会被这个足够“震撼”的歌词吸引着走入影院,出来的时候你会跟我说,在电影里看到它被唱起时,和你开始对它的想象不一样,但无论它还是它的翻转版本,都像是一个沉醉在自己世界里的男性自说自话的呓语。在其中,我看不到作为倾诉对象的女性,身为主体的存在感,只听见嗡嗡作响的“我……我……”不停。
当这则歌词,被堂而皇之当做营销手段使用的时候,也意味着:我们以为已经改变了的,其实并没有变过。我这样宣称,可能已经有“女权癌”的帽子扣过来了。不能说这和女权无关,但在此之前,需要着重申明的一点——女权的真义,从来都不是“Lady First”,女性要求的是平权,而这份权利并不来自与自上而下的赋予,而是平等相待的尊重。Trump就职后的女权大游行里最掷地有声的一则标语,来自Thomas Jefferson,讲的是“Men of Quality are not threatened by women of equality(体面的男人是不会被女性要求平权而被冒犯的)”
《乘风破浪》等一会儿再说,关于“女人到底要什么”,我们先看看另一部去年日本国内最红火的剧《逃避虽可耻却又用》。

《逃避》一剧领衔的是邻家女神新垣结衣(Gakki),乍看之下疑似另一部“宅男白日梦”。剧里的“死宅”程序员津崎平匡,先是雇到了Gakki饰演的待业心理系女研究生石栗当家政人员(高知美女被社会嫌弃了?这听起来一点都不“平权”呀,疑惑脸),后来石栗家庭变动,为了怕再次“失业”,竟然异想天开想和平匡协定“契约结婚”,换一种方式延续雇员和雇主的关系,把家政当做一项稳定的职业继续做下去。这部剧会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另一个“假契约,真恋爱”的“浪漫满屋”式的故事吗?
逃避可以不可耻,但到底有没有用?
女主石栗这一系列的“决定”,其中不乏“逃避”的影子,比如石栗当初本科毕业,是因为逃避找工作而读了研究生,结果发现研究生工作勤奋却仍然被辞退,老板给的理由竟然是奇葩的“你一个研究生另找工作应该比xx一个本科毕业的要容易得多吧”。她因为在家待业被老爸介绍到平匡家做每周一次的家政,却意外发现平匡是个给予明确指示,尊重雇员,认可并奖赏劳动者的“好老板”。为了逃避和父母一起搬到乡下更用武之地的未来,她大胆提出了希望受雇当“全职家政主妇”。而平匡虽然一开始被这个大胆的提议吓到,但以他纯理性的方法权衡利弊后,他迅速拟定了一份公平公正的“合约”,充分认可了“家政”这份工作的价值和必要性(剧中日本的家庭主妇年薪约等于3041000日元,折合成人民币——20万!)。两人虽然“结婚”,面对家人后却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种“虚晃一枪”,是他们对这件人生“必然”发生的大事的一种逃避,但正如男主说的,消极的选择未必不是选择,只要那是生活所需要的。两人都是按需选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达成了一种予取予求的平衡。

尽管男女主随着相处渐渐发现了对彼此的感情,但不一样就不一样在,无论是相爱前后,两人都是已建立契约的积极践行者。石栗之所以有一开始提议,是因为她发现平匡是一个难得的好“老板”,而平匡对石栗的视角,也长时间停留在给予雇员表现的欣赏和尊重上。两人都很遵从“契约精神”,石栗需要打另一份额外的工时,会顾及平匡的感受,来征求他的意见,并保证不会因此影响本职工作的时间。而平匡更是给了自己的“雇员”最大程度的尊重,不仅调整自己以表达对雇员的尊重,用奖励来认可雇员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并不会被一个有自己思想和主见的女性挑战,就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当两人成为男女朋友时,平匡经历了裁员危机所以萌生了结婚的想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规划中结婚会更加经济实惠,而石栗作为本来很期待被求婚的女方,也不掩饰地明确表达了她的解读,那就是——以爱之名结婚,其目的却是要找个白干活的雇员,这叫做“爱情剥削”!

有感情就不需要计算了吗?
不要担心,我不是打算下一步就开唱“爱情买卖”了。还有神曲也说了,“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究竟能卖”,爱情就是爱情,从来都不是在天平的一端被待价而沽的产品。
我所说的其实是,有了感情,就必须放弃“斤斤计较”的权利?是不是逼问一句“你不是爱我吗”,清楚账就注定成了糊涂账,是不是只要爱在,感情在,就做什么也愿意?
《乘风破浪》给我们的理由是,你爱我,所以你有义务帮我测试小弟可不可靠,我爱你也爱孩子,可是我兄弟都这样了我有什么办法。

这个逻辑的强盗之处在于它有一个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排序——你对我的感情就应该是你生存的最高排序,而我在为兄弟情义两肋插刀时候的“不得不”,就可以无顾忌地凌驾在对家人的责任之上了。是不是许诺过一生一世,就可以指望乘风破浪去身后还要有个幸福的港湾,是不是撒娇撒痴说不能没有你,就可以指望对方以不计成本的付出和代价去交换?
并不是说男人就必须处在被讨伐的位置,任何一份以感情(或者婚姻)为名义的受不到应得的评价和认可的付出,它的实质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一种剥削。婚姻虽然因为是建立在感情关系基础上,自带有它神圣的光环,但也改变不了它实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的事实。
而在契约关系形成之后,两方都算是在这项合约中利益和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虽然《逃避》剧中每一次正经八百的“董事会”看起来像是为了搞笑,但实质上既然男女双方选择签订了这一份契约,就等于成立并且协定共同运行这个夫妻共同参股的公司,每一项和婚姻关系有关的大事上,需要权衡的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利益,家庭考量,财产安全,从这个意义上,顶着“感情”的帽子专断独裁,才是对这份共同契约的不尊重。

感情和婚姻并不是唯一有危险会被刻意利用的东西,剧中石栗被要求“义务”帮忙集市节时也明明白白指出,不管是说“我们是朋友”,还是“你可以学到东西”,只要本心是利用别人的善意长期“绑架”免费劳动力,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剥削。
在期待更多之前,只有先尊重人,正确认识别人的劳动应有的价值——这是最基本的,却是我们都要重新去学习和理解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