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容易心浮气躁
适宜找点清凉身心的事儿做
读书、写字、手工制作,或其他
总之,能够宁静身心就好~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窗外热浪滚滚,读读诗清凉一下心境,比如陶渊明的这首《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的大意:居住在繁杂的尘世,却没有劳神去听去看车马的喧嚣。
你要问我,怎么才能如此超凡脱俗,答案是:只要我们的心灵避离尘俗,那么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幽远安静。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顿时觉得心里豁然开朗起来。
山里日暮时分景致甚佳,雾霭缭绕,飞鸟结伴归巢,回归到山林的怀抱。
所谓南山仰止,在这样的生活里,有人生的真意,根本不需要多言。
心若躁,浮生皆乱;心若静,举世皆安。
宁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
宁静亦是一种修炼,无需离群隐世,亦能修篱种菊。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从前有一位修道者,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孤身来到山中居住了。
而当他洗衣服的时候发现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回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
村民们都知道他是位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的就给了他一块布。他回到山中发觉,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
他一生都在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只好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讨要一只猫来喂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猫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也总不能和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奶牛。
但是在山里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到了一个流浪汉,带着他来到山中居住,让他照看奶牛。
但是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修道者抱怨说:“我和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老婆,我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也和他一样过禁欲苦行的生活……故事就这样继续的演变下去,到了后来,整个村庄就都搬到山上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