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是《围城》当中的主人公,他的父亲是前清举人,是一乡之望的乡绅。他的家庭家境不算太好,供方鸿渐上大学对于方家而言,是不惜重资。至于出国留学则超出了方家的承受范围。尽管如此,方父还是支持自己的孩子,给予了他很高的期望。那时的方鸿渐还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好学生,肯听话的好孩子。
可是回国后的方鸿渐,却不是像他的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是人中龙凤,社会精英。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无能,但是又不希望父亲失望,便开始矛盾地自我挣扎……
没有方向,是他的挣扎之一。他上了大学后转了三次系,又转了三次大学,学习懒散,上课随便。这和他中学时期的埋头苦读形成了鲜明对比。七年宝贵的学习时间,足以让有梦想的年轻人不断完善充实自己,学会生存技能。方鸿渐把全部时间花在贪图享乐上去了,什么也没学会,从周效成的眼中看到,他既不能文又不能武,没有一样东西可拿得出手。
不知感恩。他曾因父亲的期望而努力学习,但是到了后来他却把父亲的、周经理的资助当作理所当然,但是他没有想过他自己何德何能能够接受这种资助,而且也没有好好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资助。事后,与周家闹翻,方父还一味指责周家,恩情一笔勾销,为什么不回过头来想想,没有周家,方鸿渐怎么有可能远渡重洋,潇洒四年?如此家教之下,方鸿渐也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眼高手低。方鸿渐不学无术,没有一技傍身。他这样的无能注定了他做不成大事,可是他又想着自己能够在国内找到一分工作时间少,难度低,工资高,收人尊敬的好工作。这就是他的眼高手低。他应该是天真的以为,想干什么,由他来调。可是现实却反过来问他,你能干什么?我让不让你干?
方鸿渐身上的矛盾与他的挣扎还有许多。钱钟书塑造了这么一个人物,实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影射,一种讽刺。社会给方鸿渐上了最重要的一课,让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一点点看清这个现实。方鸿渐有知识份子的清高,朴实,心地善良,也有他的局限性,好面子,不惹事,不生事,但又躲不开事。他并不会保护自己,对于复杂一点的人际关系束手无策,鄙视自己的出身,又无法跳脱出来,被生活打击得体无完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