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伦的建立基本在家庭,由家庭而宗族,由宗族而国家,由小及大,休戚相关。由此而形成古人的处世哲学,富足时一定是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宅院,福佑子孙,过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生活,祖祖辈辈、开枝散叶,就这么传承下去。而庭院的建造根据官、商身份,规格与形制各不相同,南北各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凝结着厚重的宗族文化色彩的宅院已越来越少,它们以其稀缺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华民族史、建筑史上的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永州祁阳县潘市镇龙溪村,就有这样一座商制古宅院。它背靠青山,面朝大片荷塘,宅院青砖黛瓦、翘角飞檐,高低起伏,从后山上流下的清泉通过导流渠汇成溪流从宅院的右侧叮当而下,构成宅院直向排列的整体布局。宅院始建于5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李氏先祖从江西迁来祁阳定居,靠做木材生意富甲一方后,始建“李家大院”,历经三百多年十三代子孙的拓建,终于建成了由老屋院、吊竹院、上、下院和品字书屋组成的宗族宅院。保留至今的宅院有上、下院和李氏宗祠,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在历经了500多年的风霜雪雨后,这座极具湘南特色的古代民居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穿越着岁月的洗礼,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掩映在青山碧水间。
冬日的假期,我和朋友们一道从零陵出发,驰车半小时后,在衡昆高速潘市出口1500米处驶进了这座古宅。宅院的正门是李氏宗祠,宗祠堂前代表功名的旗杆石上,挺立着两根高高的挑着两只纱灯的旗竿,祠堂的门斗上,“五品军功”、“进士”、“奉政大夫”等功名牌,诉说着这个家族过往的荣光。宅院翘角的屋垛,给人以展翅欲飞的动感,院内的房舍层层相连,木作斑驳、花窗、撑弓镂雕,内容丰富,个个美轮美奂,无一重复,并且都寄寓着吉祥如意的含义,彰显出古代建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技艺。宅院屋顶有天花,院墙与礅柱各处有着精美的石雕与彩绘,天井用大条青石铺成,晴时可增加采光,雨时能储水或快速排水。整个宅院门径相通,错落有致,屋脊和前面高大的马头墙相映成趣,一些绿色的植物已从墙头或瓦缝中生长出来,与灰瓦相配,别致高雅。我们在幽深的庭院内徘徊,在某个转角,或者推开某扇门的瞬间,有种穿越历史与时空的错觉。
深深庭院里,袅袅炊烟中,李氏族人经过岁月洗礼,在这里一代代繁衍生息,深居大院的大多是些老人们,他们与先辈们一样,维护并固守着祖宗的绩业,传承着宗族的精神。古朴的门庭中,一张张祭祀先祖的照片,显示出大院子孙对家族文化的虔诚;一张张现代都市的生活照,揭示了大院子孙在走南闯北中,正持续续写着李氏家族的荣耀。
目睹了这座古风古韵、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抚摸着那些青砖与镂雕,我们陶醉在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的醇香中。相对于现代都市的高楼、乡村的现代新居,大院犹如一颗寂寥的行星,定格于永不停息的时光之中,那么庄严,那样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