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做核酸,赶紧下来做核酸……”网络上手打快板,志愿者招呼、组织居民做核酸筛查的小视频刷屏了,天津人临事不慌,“哏都”人的乐观情绪可以治愈焦虑呢。
1月20日恰值大寒节气,是天津第四次全员大筛查。从早上6:00开始,医护人员与志愿者们已同时就位,黑暗中不得不依靠照明,极寒的天气里也只能以一次性防护手套保暖。此时尚待醒来的城市,只有不多的居民早早完成检测。
8:00左右天已大亮,志愿者们在居民楼下高声的喊话,“没做核酸的,赶紧下楼做核酸,……”一遍一遍催促声不断。不多时,楼群里有了明显的动静:人们三三两两成群结伴的,向小区大门走去。不用问他们应该是去小区大门外的核酸检测点。
约摸九十点钟,高挂的太阳播撒着暖暖的光照,像是要尽力地爱抚这个城市,以冲抵部分寒气。人们也明显变得活跃了,参加大筛的居民开始排起了长队。很多人因为大筛而获得了一天假期,早出晚归的通勤族也借此补了个懒觉。
进入大门有志愿者在维持秩序:那个个子高高的、小眼睛的小伙子,一口逗趣的乡土味道,就是戴着口罩也能认得出,就是说菜市场的小商贩也来志愿了?看他做起了管理者,更添了几分神气,他的大嗓门正有了用武之地。
有个两鬓灰白,中等个子的男人,正提醒一人戴好口罩,看他那认真执行规则的样子,让人想起,他就是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不用问他也是这次活动的志愿者。一位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一个队伍里相熟的人说,“现在暖和多了,早晨可冷了!”。她身上的衣服确实穿出了臃肿的效果。
队伍里每十人一组,一组进去,后一组前行到扫证位置。小桌前的志愿者是学校的老师,他们身上的防护服完全掩盖了样貌,只能凭借防护服上的单位及姓名了解。他们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重复着一个动作:把居民的身份证放在白色透明塑料盒下方,用上面的手机扫描信息。据了解他们早晨5:30就报到集合了。每一次大筛征调的志愿者教师是主力,还有一些在校返乡大学生。
终于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核酸检测。两三个医护人员坐在绿色的棚子门口,他们的防护服穿的更加规范齐整,身上多了一层蓝色罩衣,面部加了一个透明的罩子。只能通过感觉判断医生的大致年龄与性别,防护服上有他们的身份信息。
如果不肯坐医生面前的小座椅,可以蹲下身,仰起头,张开嘴,同时发出啊的声音,医生会非常熟练地用棉签在口腔完成取样。这个过程变得更短,更轻柔。完成检测不走回头路,以避开场内排队的人群。也就是入口与出口不在一个地方。
如果是中午时间过来,人们可以变得更加从容,可以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略略地等待几分钟,排队的人明显的减少,原来的四个小棚子也有两个暂时休息。
不知哪里来的一个摄影记者,架着一个相机对着人们摄像,镜头时而对着排队的人,时而转向穿着防护服或红马甲的志愿者,最后对准了医护人员的检测操作过程。场上不时想起有志愿者的声音:保持一米距离!这时,一对带着小孙子的老夫妇已经成了排头,他们回头数着人数,低声说,还差两人。其实担心是多余的,陆续到来的人很快就填补上。
按预计时间大筛到中午以后也就结束了,下午两三点钟时候检测场地已看不到排队的身影。完成检测回来的人们,脸上看不到焦虑,似乎更有完成任务后的轻松。有人升级了自己的防护工具,戴上了N95口罩。有人似乎觉得已经安全,甚至将口罩拿在了手里。
如果我们能感到一丝宽松,应该想到这是多少人辛苦努力换来的。在感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我们安全的同时,更应该尽己之所能,守护住现有的成果。此次疫情的突发就是让人们明白,病毒会不打招呼,不会让人提前“藏好”!所以,时时警惕,做好防护,更要减少流动,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更是不给国家及一线人员添乱的应有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