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觉察训练就是止观

觉察训练就是止观

作者: 新心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22:07 被阅读0次

         觉察训练,就是佛法的“止观”,即看念头,也是平时所说的“观心”。

    用来“看”的那个念头,其实也是一个念头,是行者需要“止”于此的念头,叫“正知”。对其他的念头不闻不问,目的是为了能够“止”于能“看”的这个“正知”。因为其他的念头来时,如果你的心随念而去,浮想联翩,便是所谓的“散乱”,谓之“纵”。如果你努力去压制念头,试图不让它影响你的心,结果会很容易造成紧张而至“昏沉”,谓之“擒”。但不管是“擒”或“纵”,都会让“能看”的这个念头“正知”消失,从而失去“止观”。《愣严经》上说:“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元明”即是“正知”,“生所”即是念头,当“正知”随念头而擒纵时,其实就是随念而去。

         无论“擒”或“纵”都是“有为法”,因而“生所”障立,“照性”亡失。所以看念头要不擒不纵,看那念头来来去去,你只是知道它而已,时间长了,念头对你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乃至消失。当念头消失,能看的当然也随之不存,当下一片空白,这就是觉察中的抽离至空意识状态。

    看念头是一课非常特殊的止观,因为一般的止观都是将心“止”于一个特定的形象或者声音后起“观”,如观佛像、念佛号、观呼吸等等,能观的和所观的分开,虽容易实行,但达到抽离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等止观力具足后,佛像、佛号于心中清晰生起再消失,从而得以抽离。但观心却是将心直接“止于能观”,而且并无一个固定的“所”给你观,因而比较困难。于止不易,于观更难,即使上了路,也容易走失和岔路,但却快速见效。

         为什么观心困难呢?因为心动无常,能所极易混淆,心相细微,极易错认。为什么快速见效呢?因为万法唯心,一明心地,吞尽寰宇。既然是止观,就要具足能止的止力,能观的慧力。观心也一样,如何具足止力呢?止谓之“心不动摇”,当心不受贪嗔痴影响时,方才易为“不动摇”。如何才能不受影响呢?大德们因此而说“出离心”。观谓之为“明了”,要明了纷纭复杂之宇宙生命的真相,能观的心必须具足相应的智慧和力量。而具足力量的方法,莫过生起“菩提心”。

         具足智慧的方法,只能是听从上师教言和闻思经教,不然就算你天生才俊,观心勤苦,但观来观去,不是难于安止,就是错认心相,因此而走入岔道的学人,比比皆是。禅宗说的“默照斜禅”,宗嘎巴大师斥责为“修畜生”。外道中的“四空定”,都是盲修错认的结果。比如有人说法本来很好,但实修如果象妈妈看孩子那样,却似举例不当,因为会让人误解看念头是以一种“淡淡的”专注去看,真这样,便陷入一种叫“细昏沉”的境界,很舒服愉快,但却是不折不扣的畜生因。

         真正看念头,心是非常专注和非常的明晰,禅家用了一个很强烈的词汇,叫“猛着精彩”!非常专注,但却不是努力粗暴,久之久之,万念成一,一成无,无后更无,而后才能顿亡大地,粉碎虚空,心经上叫“照见五蕴皆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觉察训练就是止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eg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