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性智慧训练中,不管是儒释道哪一家,【止】与【观】的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其中,【止】是指让心静下来、定下来,从妄念纷飞的状态转变为静如止水的状态;而【观】的训练,则是深入地观察,通过深入地观察来【照见】更深层面的真相,从而破除迷惑于执著,达到觉悟、觉醒。
对于如何训练【止】与【观】,儒释道各有其不同的方法,而且每家都有适用于不同修行者的各种不同的方法。
这里结合佛家的思想与智慧以及笔者的体悟,分享一种【观照寂静】的方法——此方法虽然简单,但效果却并不简单,如果能够体悟到其中的妙处,必定会非常受益。
此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大的阶段。
其中初级阶段的训练内容为:聆听声音在寂静中生起,在寂静中存在,在寂静中消失。
在此方法中,【聆听】即是一种【观】。
此方法之重点,不在于聆听声音本身是何种声音,以及这种声音具体是什么意思等,这些都不是聆听的内容,反而是需要忽略的内容。
那么,聆听的重点是什么呢?
在初级阶段,总体来说,其训练的重点为:聆听声音在【何处】生起?在【何处】存在?在【何处】消失?
这个【何处】就是聆听的重点。
而这个【何处】还可以再次分为几个阶段:
1)聆听声音在【虚空】中生起,在【虚空】中存在,在【虚空】中消失。
这是最简单的直观法。即仔细地聆听、体会、感受声音生起时在【虚空】中生起,存在时在【虚空】中存在。消失时在【虚空】中消失。
是不是非常简单呢?的确很简单。但有个要求,就是要清清楚楚地体会到【虚空】,同时清清楚楚地体会到声音是在虚空中生起、存在、消失的。
2)聆听声音在【寂静】中生起,在【寂静】中存在,在【寂静】中消失。
这一步,比上一步提升了一点难度。就是不仅要清清楚楚地体会到【虚空】,还要体会到【虚空】是【寂静】的,并以对【寂静】的深入体会代替对【虚空】的体会。然后仔细聆听和体会声音在【寂静】中生起,在【寂静】中存在,在【寂静】中消失。
当把这一点体会得清清楚楚的时候,就可以进入下一步。
3)聆听声音在【心灵的虚空】中生起,在【心灵的虚空】中存在,在【心灵的虚空】中消失。
这一次,再次调整了观照的视角,聆听和体会的重点变成了【心灵的虚空】。
在进行这一步训练的时候,建议最好闭上眼睛。如果不闭上眼睛,也能清晰地体会到训练的内容的确如此,那么不闭上也可以。只是大多数人容易被眼睛所看到的虚空相所障碍,为了突破这种障碍,闭上眼睛然后仔细地聆听、体会,效果会更好。
进行这一步的训练时,直接深入体会声音在【心灵的虚空】中生起、存在、消失。同时深入体会【心灵的虚空】是无边无际的......
4)聆听声音在【寂静(的心)】中生起,在【寂静(的心)】中存在,在【寂静(的心)】中消失。
这一步训练,在清清楚楚地体会到【心灵虚空】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此【心灵的虚空】是【寂静】的,并以对【寂静】的深入体会代替对【心灵虚空】的体会。然后仔细聆听和体会声音在【寂静】中生起,在【寂静】中存在,在【寂静】中消失。
注意,此处的【寂静】与第二步的【寂静】,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寂静】的,但也有不同之处,即此处的【寂静】是【心中的寂静】,或者说是【寂静的心】。
体会此【寂静】的时候,同时即是在体会【寂静的心】。
这一步的训练需要长期训练,通过这一步的训练,即可同时完成传统心性智慧训练中的【止】与【观】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比观照念头、让念头止息下来的方法要更容易一些。
当这一步的训练也到达非常熟练、稳定的状态时,初级阶段的训练即算完成。
完成此阶段训练的检验法:随时随地只要当下反观,立刻就可以观照到【寂静】,它一直都在,在自己的心中始终不会离开自己。
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就可以进入下个阶段的训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