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悟老谈风水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后更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诉你清明前后的艾灸重点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后更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诉你清明前后的艾灸重点

作者: 南阳汉医艾绒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11:14 被阅读6次

    2018-04-03 南阳汉医艾绒有限责任公司

    1.节气的来历及意义

           在古代,1年分为12个月纪,每个月纪有2个节气。“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       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二十四节气中又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自古以来,这一天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2.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内经》中就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反映了人与天地相参,不同节气受邪会产生不同的脏腑病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有着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如人体的免疫功能,据观测外周血中的总淋巴细胞在7~9月最多,而在12~5月最少,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7~9月最少,而12~3月最多。

           清明节期间多雨是这一季节的特点,会有寒暖交替的情况出现。天气反复多变,容易出现回南天。房屋、衣服潮湿的同时,其实人体内的湿气也容易过重,特别是女性,需要尤其注意。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五脏之中,脾胃主水,湿气一多,便会影响脾胃的功能,让人体产生内湿,出现舌苔厚腻、脸色晦暗、四肢沉重等症状。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现,所以祛湿健脾,是春夏季女性的一个重要课题。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无法发挥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其实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清明时节,大地逐渐清气上升,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难得时段。此时体内肝气随着春日逐渐加深,而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清明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

    3.节气灸防病,健体很重要

           清明灸,适合所有女性朋友、男性、老年、儿童等人群,既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还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春季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逐渐升起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

    4.艾灸穴位及功效

    1.百会穴

           此穴经过特殊的锻炼,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

    2.神阙穴

           即肚脐。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元气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復天真息能。

    3.气海穴

           主治虚脱,具有强壮作用。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4.关元穴

           关元具有温肾固经、补气回阳、通纳沖任之功效。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5.三阴交穴

           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三阴交穴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失眠等症。

    6.命门穴

           命门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及人体长寿穴位之一。命门穴的功能有平衡肾阳和肾阴两方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

    7.足三里穴

           重点灸此穴位,可健脾壮肾、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復体力。

    8.涌泉穴

           正气灸时重点灸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行走有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后更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诉你清明前后的艾灸重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eq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