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批改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发现很多学生都是没按照题目的要求去答题。其实题目的要求并不是很模糊,反而很是清晰。比如第一篇记叙文阅读题的第一题,要求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写的关于绿豆的内容。还比如古诗词鉴赏,要求写一句含有“泪”的古诗词名句,并写出作者。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题目都很明显,甚至没有一点陷阱。可是学生们的答题情况的确让人大跌眼镜,第一个题基本都没有从“我”的角度去写,第二个题好多学生写的句子中就没有“泪”字,还有大量学生就没有写作者。
我觉得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一种可能就是读题目时没有认真去揣摩其中的意思,所以没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一种是可能看到了题目的要求,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回答这种要求。三是纯粹粗心大意,不认真造成的。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点工作:一是要求学生每道题必须读两遍,并且要边读边圈划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比如这个题目最终是要怎样的答案,关于这个答案它还有哪些要求?二是用心想,要答出这个问题得按照哪几方面去回答。三是当答案写出来以后再次对照一下题目,是否回答了问题?是否符合题目中的要求。四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必须强化各种问题的答题思路和格式,让学生在平时的做题中就严格按照这种格式和要求来写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