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5号早上又一次离家返校以来,自己貌似并没有完全找回自己想要的状态。已经两周了,故特此记录,留作小路标。路在脚下,胸中有沟壑!
首先,科研还没完全展开,只是阅读了一些文献,还没能实践操作实验部分。
其次,原本计划通过对于国学进一步地了解和学、习,让自己回复中国人应有的个性。毕竟读了不少西方思维的书,让自己思维显得僵化不已,需要正本清源,学习发扬老祖宗的智慧,让自己人生过得悠游自在,别太浮躁,别太被欲望束缚,享受人生各种成长的历程,加深对于现实生活的体验,让别人打车去,走出自己该走的路。
最后,生涯规划路上的实践,有主动发展的突破,也有踟蹰不前的疑惑。
科研
在扬州待的一个月,在家里待的半月。都让自己明确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尽早在科研上取得一步步进展,然后达到毕业要求,获得博士的学历。在此基础上,才能在社会上找到相匹配的工作并逐步站稳脚跟,在职业的世界里发挥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公众做出自己应分的服务。
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会遇到看到文献会有时候看不进去,做实验的时候会不知从何下手,尤其新开学要和导师商量毕业的换方向问题,期待能够获得导师的有力支持,让自己更顺利地开展科研工作。此外,在新方向上,自己就像是一个咿呀学语、学步的婴孩儿一样,需要有经验者的指导与支持。毕竟新方向导师并不熟悉,只是负责提供科研经费上的支持,更多的实操方面是靠自己去想办法积累的。前路漫漫,我有点惶然,有些疑虑:该多依靠前辈们的指导以期更快入门上手?还是靠自己一点点积累实力?
室友正是有经验者之一,他建议我该着急一点,更快入门才能更好达到毕业目标。
是啊,我的目标不是确认过了吗,还是经过自己仔仔细细考量过的,那就应该有计划、快速推进才是王道呀!那我在游移不定个什么劲儿呢?
难道我不够自信自己能有计划地执行并获得期待的目标而游移不定?还是没有想清楚科研对于自己的意义?亦或是对于未来的恐惧?······
经过一顿胡思乱想,相应的推理和演绎,大概可以总结成对于自己按计划亦步亦趋的成长的不自信,让我对自己的执行产生了怀疑。如果过程不能相对完整地执行,结果又怎么能被充分期待呢?!
因此,我这是焦虑了,对于不确定未来的一种常见的烦恼。化解这种焦虑的方法,我本身是完全清楚的:就是把计划变得更清晰,并能够具体分解在每天可以及时完成的科研工作内容里,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当做吃饭喝水一样踏实去做就好。
但是,只是这样是不够的,还要让自己保持对这样具体任务的兴趣,还有主动积极性,才能有恒地去趋近自己的目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保持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对自己耐心一点,花开一季,草木一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事万物的发展有自然率在指引,顺其自然的心态是自己正要修炼的!
国学
首先,作为广大知识分子的一员,我之前也是认为现代化等同于西化。但经过相关书籍音像资料的学习,进一步对于国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对比了类似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文化,我更倾向于支持这样的观点:中国的现代化是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发扬,就像老树开新枝那样,而不是嫁接移植别国文化。毕竟纯粹的拿来主义,那是毫无抵抗的亡国灭种行为。文化是没办法融合的,只能此消彼长,有点像跷跷板。
因此,国学是让自己正本清源,把自己的内涵回复到中华儿女该有的特质,这才无愧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才能真的打好中华民族崛起的心理建设。否则,可能经济的外壳成就了顶峰,但是内在却失掉了本心。所幸,中国的政治一直以来都是在中国化,并不是纯粹的拿来主义。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我才不愿意在科研上长远发展吧。毕竟当前的科研是在西方主导的体系下建立起来的,可以是其他人来做中国科研,但未必一定要是我。所以,毕业后我并不准备在高校研究所担任教职。
将来的工作另一条选择就是进入企业,在社会需求引导下实现自己在企业平台上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标。这条路我暂时作为待选项,毕竟我还有一条选择就是进入政府当公务员,直接为某一地方的人民服务。毕竟现在国家针对大学生有选调生政策,如果自己真的能够成为公务员,相信也是能够在新政策下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的!只是,对于自己考验也是相当大的,需要我做更坚实的心理建设、拥有更高的修养水平,还有更切实的理想落地的本领。
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方面的实践,我更主动了,之前可能还是会迟疑要不要在自己的周围辐射开来。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和知识的不自信;另一方面,也是没有打开自己过度自我保护的枷锁。现在,对于生涯规划,已经有了初步独立进行的基础,还能打开自己勇敢面对周围人的直视——原来你是做生涯规划的呀!
但是,在实际践行的时候,发现周围人对于生涯规划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简单来看,生涯规划在关注当下的具体脱困之外,也同时重视对于长远的发展。可是,周围人大多被当下的生活所禁锢,不论是视角、思维还是认知。但是这并不完全是不好的,毕竟当下过不好,还何谈将来?!
不过,老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都是在提醒我们用规划来指向理想的未来,而不是重复在短期、长远规划不足而为当下焦虑、不安的漩涡里。
借用之前给自己理想状态的目标——“当下自在,勤俭守分;心想事成,知足常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此自勉!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