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谓的“水随笔”,并非应付随笔。而是我们班新兴的一种备战生物地理中考的方法。也就是我写得生物地理说,“我是谁”,“谁是我”系列。
之所以选择将这些内容写入随笔,还得益于谢老师的一次指点。谢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复习生物地理可以在随笔中开创生物说和地理说。我想,好主意,那就开写吧,我开始写没多久,有的同学也写了起来。但我发现,现在有的同学认为写生物地理是没有素材时写的,算作“水随笔”。
我不认同“水随笔”的论调!生物地理应该算为随笔,而非“水随笔”。写这种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复习生物地理,现在距离地理生物中考只剩下了十五天,当务之急便是多多复习生物地理,而生物地理说又可以分配出更多时间来温习。既完成了随笔,又复习了生物地理,岂不美哉?
“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未写过生物地理说的同学应该不知道“水这种随笔”同样不简单。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之乐。我写的生物地理所运用的是第一人称,语言需要幽默,于是我有时还得使劲想些段子,更需在聊天似的文章中代入知识点。所以,“水随笔”也得“水”出学问。
同样,在前几天的生物模拟考试中,明博同学一鸣惊人获得了四十三分。其实不用惊讶,你看看他的公众号文章,最近这几天他一直写的都是生物地理说,我想这就是他的成绩能提升的原因吧。
有一次,我地理说写了中东。写完随笔后做地理卷子,其中有一道有关于中东的题,我三下五除二就写了出来,几乎没用太长时间思考。看吧,这就是所谓“水随笔”,也能“水”出高度,“水”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接下来的备战中考关键的最后十五天,我还会继续将生物地理说坚持写下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