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

作者: 陈奕和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19:43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感觉到,生活中需要自控力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比如:想节食减肥,要受得住美食诱惑;想剁手网购,要抵得住商家蛊惑;想考证学习,要扛得住玩乐魅惑。

    这些需要自控力掌控局面的情况,在生活中频繁发生,然而我们自控力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不是受不住美食诱惑,就是抵不住商家蛊惑,时常还扛不住玩乐魅惑,生活一地鸡毛。

    我们开始对那些自控力高的人羡慕不已,他们智商也许并不高,但学习却能持续专注,成绩很稳定;职位可能也不高,却能以身作则赢得信服,号召力更强;情商也不见得有多出众,伴侣面前却能管住恶言不出口,维持更幸福的婚姻。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自控力,让我们都能自律自如、处事不惊、顺风顺水呢?

    答案就在这本书《自控力》里。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凯利·麦格尼格尔。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她认为提升自控力的第一步,是获得对事实正确的认识。

    所以,在课程里,她纠正了很多常识性错误,帮助人们扭转关于自控力的错误观念,从而达到纠正以往错误行为的目的。

    很快,凯利博士关于自控力的课程,成了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它能够“改变一生”。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本《自控力》,就是凯利博士基于课程写出的经典之作。书中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自控力,还分析了为什么我们会变得失控。

    在解释每一种失控原因之后,都会提出科学有效的自我管控方法,让我们远离那些看似有效,实际上把我们推向失控深渊的错误做法,夺回人生的主动权,重掌自控力指挥棒。

    接下来,我将为你解读《自控力》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带你了解并认识自控力的真相,进一步找到提升自控力的正确方法,帮助你成功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首先,什么是自控力?我们真的没有自控力,无力抵抗诱惑吗?

    其次,为什么培养自控力那么难?因为大脑有时候也会拖后腿。

    最后,如何培养自控力?哪些方法我们常用,但它却步步把我们带向失控深渊,哪些方法貌似不靠谱,却实打实的在挽救失控行为,你不一定能分得清。

    带着这三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书中的内容。学完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也许不是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只是用错了方法,换一种更有效的自我调控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达成那些曾经屡屡受挫的目标。

    下⾯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01什么是自控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自控力?

    这几句话你是否觉得特别熟悉:“我脾气暴躁,火气一上来根本管不住自己!”“我是个意志薄弱的人,零食面前我缴械投降!”“我痛恨自己买买买,可是我忍不住!”

    这几句话或者类似的话脱口而出时,就是我们相信自己没有自控力的时候。认为自己没有自控力,是我们关于自控力的第一个错误认知。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控力,而且自控力是大脑的本能,它就是我们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这是大脑长期进化的结果。

    我们正是靠自控力来抑制冲动,适应环境的。不信,你可以想象一下人类祖先的生活。

    历史上人类一直是聚群而居。

    作为成员,个体需要被族群接纳,受到族群庇护,提高自身生存几率。不合群、任性是很难活下来的。

    祖先们要合群,就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这靠的正是自控力。

    他们相互协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自控力强的个体在族群中会受到尊重,如果他们的表现超出族人期望,还会被推选为部落里的领袖。

    反之,如果有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后果就非常严重啦。比如看到邻居的财产眼红,偷了人家的牛羊,或者与族人发生冲突,引发械斗致人死亡等等,这些人轻则会被逐出族群,严重时还会被族人处死。

    所以,在远古时期,缺乏自控力,影响的不光是生活,还会威胁到生命。

    就这样,大脑为了保护我们,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逐步生成了自控力系统,专门负责管理我们的冲动。

    引导我们放弃眼前的诱惑,做更难的、长期来看对我们更有利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生理结构也随之进化。

    而且,从人体构造上来讲,我们的自控力是由大脑额叶来控制的,就是我们额头的位置包裹住的大脑部分。

    它是最近两百多万年中,人类脑容量增重最厉害的部位。对比类人猿的大脑,你的感受会更加直观。

    我们可以看到类人猿几乎没有额头,和大猩猩的大脑非常相似,而我们都有着饱满的额头,自控力就安居在饱满的额头中。

    你看,大脑的进化已经让自控力成为了脑功能的一部分,我们不是没有自控力,实际上自控力一直在线。

    讲到这里,就又回到最初那个问题:既然自控力已经成为我们的本能,那为什么我们想做到自控还是那么难,问题出在哪里呢?

    02为什么培养自控力那么难?

    这就要看本书的第二个要点:为什么培养自控力那么难?

    想要弄懂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话你是否也很熟悉:“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说不定我就能中大奖!”“今天就算了,吃完这顿,明天我一定开始减肥!”“反正已经管不住自己了,再多买一件也无所谓!”

    正是这些情况的发生,让我们觉得自己抵制不了诱惑,严重缺乏自控力,甚至事后懊恼不已,深度怀疑做决定时自己是不是没带脑子。

    事实上,这本书告诉我们: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恰恰是因为我们当时带着脑子。我们的大脑就像管理着几百个部门的大公司,运行起来难免会出现部门摩擦。

    这种自控力失效的情况,正是因为大脑中的其它部门和自控力发生了冲突。

    那大脑为什么会失控?又为什么自控力没有占据上风呢?

    不急,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先看第一种失控行为,简单说就是“再来一次会更好”。

    你还记得“望梅止渴”的故事吗?曹操在行军途中脱离水源,士兵干渴难忍、士气低下。为了鼓励大家继续前行,曹操哄骗将士们说,翻过前面的山头有大片梅林。

    这真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所有士兵听到梅子,就忍不住分泌口水,终于从绝望中看到曙光,坚持走到了水源处。

    支撑士兵走到水源处的动力,是大脑中的奖励系统赋予的。走到前面有梅子吃多幸福啊,吃到梅子的感觉在士兵头脑中不断重播,每播放一次幸福感就累积一层,前行的动力也直线攀升。

    因为奖励系统的参与,提前带给我们快感,让我们收获“再来一次会更好”的感觉。这种感觉太美妙了,想想捞回所有本钱还能大赚一笔,在这种幸福感的冲击下,人们通常会情不自禁要再赌一把。

    更要命的是,任何会让我们高兴的东西,都能引发奖励系统的活跃。比如令人垂涎的美食、咖啡的香味、清仓大甩卖的标牌、性感迷人的微笑,当然还有给我们营造出有可能一夜暴富的彩票。

    大脑奖励系统的功能同样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它帮助我们在远古时代免遭被饿死的命运,没有饥饿感的时候,想到饱餐一顿的快感,让我们还有动力采集食物。

    更有趣的是,这个系统也让我们在遭到异性拒绝时,会幻想追求成功后的幸福,让我们保持取悦异性的毅力,从而保证人类基因的延续。

    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大脑奖励系统的判断经常出差错。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都还不错,食物已经不再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但是几万年进化而来的奖励系统可不这么想,它会认为:“万一再出现十天半月内,找不到吃的东西,活活被饿死怎么办?”所以当我们看到好吃的就会馋,会控制不住自己。

    恰巧同类也在“坑”我们的自控力。奖励系统的工作原理一经发掘,很快被商家学了去,他们费尽心机提高消费者奖励系统的活跃度。

    比如,免费试吃的样品放在门口散发诱惑、打折减价买一送一、在实际售价旁边标一个高得离谱的建议零售价、三日促销、最后一件……

    方法五花八门,让你陷入“再不买就亏了,再买一件又省不少钱”的陷阱里无力自拔。

    除了“再来一次会更好”这种心理让自控力崩溃,还有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有自控力”的心理,也在摧毁自控力。

    心理学家在研究大脑的减压功能时,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我们总觉得未来的自己会比今天的自己做得更好。

    今天太累了,上班脑子高速运转一天,下班逛街又走到腿抽筋,冰箱明天再清理吧;这个月太忙了,孩子生病需要照顾,项目推进需要加班,考证的事就放到下个月再完成吧;

    今年用钱的地方真多,孩子又报了两个辅导班,家用电器全换了新的,手头紧张,少给父母转点钱,等明年手头宽裕了再补一下。

    你看,大脑更愿意解救现在的我们,而对我们未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它会选择自动屏蔽,好像未来这些压力会凭空消失一般。

    问题是很可能未来我们面临的各种压力依然存在。每天回家依然很累,孩子依然会生病,钱依然存不下来,今天完不成的事情,拖到明天也完不成。

    这也是为什么“明日复明日”,无数个明日过去了,该做的事情依然毫无进展,最终“万事成蹉跎”。

    这是第二个产生失控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第三类失控行为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负罪感。

    举一个例子:心理学家研究酒精依赖人群发现,那些头天晚上喝多了的人,第二天都会感受到痛苦。但他们痛苦的原因不仅仅源于宿醉,很多人还感到罪恶和羞愧,因为又没管住自己。

    这种罪恶感会驱使他们第二天晚上继续买醉,从而陷入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即我们常说的“破罐子破摔”。

    而节食减肥的人群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他们会因为自己没有坚持计划,比如多吃了一顿饭或者开了吃甜食的戒律而懊恼,觉得自己整个节食计划都落空了。

    奇怪的是,他们不会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而坚持计划。相反,他们会觉得既然节食计划已经泡汤了,那就敞开了吃吧。

    屈服让我们对自己失望,失望让我们情绪低落,从而想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最有效的办法,貌似就是把现在的错误延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赌徒会越赌越大、减肥会越减越肥、拖延会越拖越久。

    失控让我们产生负罪感,负罪感让我们情绪压抑,情绪压抑让我们想释放压力,想释放压力让我们继续买醉、暴食或者拖延,一错再错,让自控力全盘崩溃。

    到这里,我们解释了导致我们行为失控的三个原因。

    第一种、觉得再来一次会更好。

    第二种、觉得明天的自己会比今天的自己更有自控力。

    第三种、负罪感引发的破罐子破摔。

    03怎样加强自控力?

    了解了导致失控行为的原因,我们再来针对原因做分析,找出怎样才能有效遏制这种失控行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针对第一种失控原因,“再来一次会更好”,我们既可以努力识破奖励系统的误导行为,还可以把“再来一次会更好”的心理与戒断癖好建立联系,有效利用这种心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努力识破奖励系统的误导行为怎么用。

    什么叫“识破”?你可以回想一下,比如看魔术表演,在没有窥破魔术奥秘的时候,你会饶有兴致,看一遍又一遍。

    忽然有一天,有人帮你揭开了这个魔术的小把戏,你会懊恼地感叹:“嗐,原来是这么回事!”而且以后你再看这个魔术,会觉得真没意思。

    同样,面对商家摆出的诱导圈套,我们也可以试着做个侦探,分析零售商和营销人员,看他们用了什么把戏,如何诱惑我们一步步沦陷,最终走向失控。

    比如:一件大衣,它本身的价值就是200块,商家为了诱惑我们冲动购买,在旁边标一个2000块的建议零售价,然后告诉我们,店铺经营不善,一折挥泪甩卖。

    在我们不懂得商家的把戏时,我们是不是会有“哇,好便宜,好划算,赶快抢”的心理?

    当我们识破商家的诡计,知道商家是在操控我们的奖励系统时,我们就会去关注这件衣服的实际价值。同时,我们应该看看家里的大衣橱,仔细掂量掂量,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件200块的大衣。

    一旦我们识破了圈套,自控力会重新上线,理智会重新掌控决定权,奖励系统的干扰就随之淡化,诱惑也失去了原有的巨大吸引力。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成功拦截冲动消费。

    其次,我们还可以把“再来一次会更好”的这种心理好好加以利用,让它帮助我们戒掉不良嗜好。

    书中介绍了一种“鱼缸法”,这正是利用奖励系统的原理,成功帮助人们戒烟戒酒的好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组织人员在鱼缸里放入抽奖券,中奖率为50%,奖项从1美元到20美元不等,最大的奖励是100美元。

    参与戒烟戒酒的人,如果能管住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停止抽烟喝酒,就有机会从鱼缸里抽一次奖。

    面对可能抽到大奖的诱惑,再有机会抽一次肯定更好啦,这自然引起奖励系统的强烈兴奋,它会促使参与者去做对获奖有帮助的事,停止吸烟喝酒。

    就这样,在100美元的诱惑下,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到抽奖上,想要得到“再来一次”的机会,这就很好地帮助了他们实现戒烟戒酒。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在戒断甜食、控制消费、管理学习等事情上。

    邀上三五好友,每人拿出50元钱做成金额不等的奖励,放入一个小小的抽奖箱中,完成既定目标的人可以获得抽奖机会,没有坚持计划的人则无权抽奖,这样会很好地促进我们达成目标。

    接下来,针对第二种失控原因,“明天的自己会比今天的自己做得更好”,我们要用10分钟策略。

    什么是10分钟策略呢?它是指当我们再次遇到失控行为时,比如冲动消费或者拖延行为,告诉自己坚持10分钟,或者忍10分钟。

    如果面对诱惑,忍了10分钟你还是想要,那再买不迟;如果面对拖延,做10分钟你还是觉得进行不下去,再放弃不迟。

    一般情况下,10分钟就可以让我们大脑冷却下来,奖励系统会从高冲动状态熄火,自控力会满血复活,冲动行为就会被理智扼杀。

    如果真的过了10分钟后,你还是非常想要,那就买吧,许是碰到了“真爱”也不一定。

    除了对付冲动,其实10分钟策略更大的优势在于改变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再次出现时,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只做10分钟,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放弃。

    比如房间很久没整理,我只打扫10分钟;头疼的工作迟迟不想推进,我只打开电脑工作10分钟;考证件报了名却怕看书,我只把书打开看10分钟等等。

    实际上,我们真的开始做10分钟时会发现,做这些事情也没那么糟糕。通常我们会更愿意做下去,而不是10分钟后就放弃,这样也有利于唤醒并加强我们的自控力。

    最后,针对第三种失控原因“破罐子破摔”,我们要学会认清事实,并实现“自我谅解”,然后不断强化目标。

    其实,想改善“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与其说是一种行为改善,不如说是一种心灵救赎。因为导致我们陷入恶性循环的原因,并不是第一次的行为失控。

    而是第一次失控所引发的羞耻感、罪恶感和绝望感。这种强烈的绝望感让我们相信自己“无药可救”,才最终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局面。

    书中凯利博士介绍了一种“自我谅解”的心灵救赎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负罪感的泥沼中拔出来。具体做法是,当我们再次触发失控行为时,试着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1.  你此刻的感受如何?花一点时间关注自己的感受。你的情绪怎样?有什么感觉?你会怎样描述这种感觉?

    之后,你可以注意一下这种感觉是不是自我责备,它是不是让你有了羞愧感、罪恶感和绝望感。自我检视的视角能让我们认清自己的感受,而认识是改变的第一步。

    2.承认自己只是个凡人。每个人都会遇到自控力挑战,每个人都有失去自控的时候,只是失控的行为有所不同而已。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尽量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的一切都免不了错误。”

    犯错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遭遇挫折,都会抵不住诱惑,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将一败涂地。

    面对自控力失效的情况,你可以试着想想这些说法是不是真的,回顾一下那些你尊敬的、关心的、爱戴的人们,他们是不是也经历过同样的抗争和挫折?

    认真回顾你就会发现,所有人都在不断的面临诱惑,有些时候他们能成功,有些时候他们会失败。

    这个视角会让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的声音变得不那么尖锐,会让“自我谅解”的声音有机会进入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有机会接纳自己的平凡,接纳自己的七情六欲,接纳自己犯下的错。

    3.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好朋友身上,试着想一想,你会跟朋友说什么?如果朋友经历了相同的挫折,你会认为他无可救药,他的人生彻底失败了吗?

    如果不是,你又会怎么安慰他?你会说哪些鼓励的话让他继续追求自己的目标?试着把这些话写下来。

    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把自己换成朋友的视角看问题时会发现,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只会让我们更加沮丧,而不会让我们离目标更近。

    想要离目标更近,我们只能走通往目标的路。既然失败已成定局,与其把时间花在自责上,不如从情感上谅解自己,调转航线,把精力放在如何避免再次失败,如何减小失败的损失,如何尽快从失败中走出来。

    只要我们不断提醒自己坚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根据目标不断矫正自己的方向,回归正途,继续坚持朝目标进发,还是会一步步离目标更近,终有一天会实现目标。

    以上三种方法就是应对自控力失效的正确途径。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在某件事上失去自控力,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一个失败者。

    恰恰相反,如果你积极总结每次失控的原因,这会帮助我们在今后避开自控力失效的陷阱,在最恰当的时机选择刹车。

    只要我们能不断提醒自己,按照上面的方法坚持练习,我们的自控力系统就会越来越强大。

    当然,我们都是普通⼈,不可能只尝试一次就能成功驾驭自控力。不过生活不就是一个不断失败又不断奋起,不断跌倒又在跌倒中学习的过程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所以,当你学完这本书时,你完全可以把自控力当成一生需要修行的课题哦。好在,我们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自控力的重要,这会更加坚定我们不断培养这种能力的勇气。

    到这⾥,我们已经解读了《自控力》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现在,让我为你总结⼀下:

    ⾸先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自控力,不必担心自己无法管控自己;

    其次大脑让我们在拥有自控力的同时,还给我们增加了障碍、比如“再来一次会更好”、“明天的自己会比今天的自己做得更好”以及“破罐子破摔”心理。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冲突,识别这些冲突情景会让我们更容易强化自控力的作用;

    最后我们还可以运用有效的方法,针对“再来一次会更好”的心理障碍,我们可以努力识破商家的诡计,降低奖励系统的操控,也可以顺势而为,把奖励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戒断癖好联系,用“鱼缸法”提升坚持的动力,戒断不良嗜好;

    对于“明天的自己会比今天的自己做得更好”这种惯性思维,我们可以选择拿起10分钟策略的武器,面对诱惑忍10分钟,面对拖延就提前10分钟;

    对于“破罐子破摔”心理,我们可以转换视角,检视自己的感受、接着考证这份感受的对错,再以好朋友的视角给自己鼓励打气。各种方法联合使用,完美配合,我们的自控力水平就会循序渐进得到提升。

    不过,了解了道理只是改变的第⼀步。 学习了和学会了之间,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自己去跋涉。

    自控力提升的过程,是我们将书中的知识点和实操方法不断内化的过程,让思想发生改变,让行动接受扭转,这才是提升自控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控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qu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