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太原一位家长发文求助称:“自家孩子晚上写作业就坐在地上背靠床沿大概坐了十多分钟,自己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她沟通。”
这位家长介绍:孩子每天六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还不能睡觉,不是在上学就是在写作业的路上。知道她很辛苦,但又不得不鞭策她,怕她再长大点,不努力又跟不上。但看到她这样静静地发呆,内心也是很纠结、焦虑、担心。我希望她开心,而不是像个疲惫的大人模样。
家长们纷纷感叹:不卷吧,现实摆在这。卷吧,心疼孩子。每天睁眼就是学习,没有玩的时间,也没有锻炼身体的时间。
这个小女孩又是多少个孩子的缩影,家长的纠结又反映了多少家长的心声。当下的教育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
最近,读到一部关于教育的小说,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著的《在轮下》,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小说,它具有浓重的悲/观色彩,被认为有浓厚的自传色彩。这部小说取材于黑塞在毛尔布仑修道院的不愉快经历。
汉斯·希本拉特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出生在一个小镇的普通家族,自幼丧母,缺乏与人接近的才能,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对于一个聪明的孩子,大家都寄予厚望,未来也已经注定——通过国家考试,进入毛尔布隆的神/学/院,然后考入图宾根的神/学/院,再然后踏上牧师的讲坛或学者的讲台。
汉斯不负众望,顺利以 d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神/学院。只不过要付出的代价是: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任何娱乐休息时间。就连散步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一门门功课、一堆堆作业就是汉斯生命的全部。就连考试后的假期也要被补课填满。
学习夺走了汉斯的所有时间,身边美好的事物,他不曾见过;童年的快乐似乎不曾有过;所有干扰他学习的事物统统被清理掉······
想想看,当下的孩子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
那些充当引路者的人,包括校长、父亲、教授和助教,只会强迫他学习。没人关心他的身心是否健康,抢走他养的小兔子;让他故意疏远在学校所交的朋友;剥夺了他必要的休息,被禁止钓鱼······
汉斯不仅被剥夺了娱乐休息的时间,身心健康也大受影响。他经常头痛,身材瘦弱。
还好,他的生命里出现了与他性格截然相反的赫尔曼·海尔纳,他们成了好友。他羡慕海尔纳的勇敢;羡慕海尔纳的自由;羡慕海尔纳敢于做自己。不像自己只有一个理想,就是以班上 dì一名的成绩毕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完全不能有自我。
因为受其影响,汉斯感受到了片刻的愉悦,但因为前期过度消耗的学习能量,他的成绩下降了,身体也日渐衰弱。而这一切,校长把这些问题都归咎到海尔纳身上,认为是海尔纳影响了汉斯。
并对汉斯说:“千万不要放松,不然你就会掉到轮下被碾压了。”(《在轮下》书名也出自这句话。)
读到这里,心情真的很沉重。你们觉得汉斯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呢?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被现实所打败?
如果汉斯最后以悲剧收尾,那么这场悲剧的幕后黑手又是谁呢?这是值得当下的我们反思的一个问题,想想教育的目的;想想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想想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孩子的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如果可以因材施教,让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不是这才是对孩子 zuì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