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灯芯花颜
成功看似偶然,实则背后有着别人看不到的努力和付出。
2017年11月21日星期二 天气:阴
南唐有个书生,叫樊若水。是一名非常普通的书生,既没有英俊高大的外表,也没有雄辩的口才,文笔也一般。
当时的皇帝叫李煜,诗词才华一流,治国水平却是一踏糊涂。像樊若水这种样样一般的人当然不会受什么待见,所以屡屡考试都考不中。
偏这樊若水是一个有一点点胸有鸿鹄之志的人,亲见朝政腐败,民生凋敝,深感痛心,却毫无办法。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听说北方的赵匡胤有雄才大略,正招贤纳士,便产生了投靠的想法。
这书生有点自不量力是吧。
他还来真的了,抛家弃业,跋山涉水的,来到了大宋的京都开封,直接走到皇宫门前,拿着一封自荐信就要面呈赵皇上。
守皇宫的那般当差嘲讽唾弃,只等一声令下,痛打一顿,赶出国境。不过,职责还是在履行,信送到了赵皇帝的手中。
逆天的是,赵皇帝看了信后,仰天大笑,大呼一句:“南唐李煜小儿,已尽入我囊中,来人啊,此人难得,重用吧。”
在皇帝的亲自照应下,樊若水特许参加进士考试,再官至舒州军事推官。没当几天的官,又升任太子右赞善大夫。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短短几个月,这位书生便一步升天,成了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
一些老臣看不下去了,弹劾的信像雪片一样飞上了赵皇帝的案头,几个想不通,皇上的神魂颠倒,书生的狗粪运。
开宝八年十一月,大宋军队在樊若水的策划和指挥下势如破竹,越过了长江天堑,直捣黄龙,生擒南唐国主李煜,让所有的人目瞪呆。
是什么让这位书生有着不同凡响的作为呢?
樊若水还是做过功课的。他研究过,大宋之所以长期攻不下南唐,绝对不是军事上的原因,是浩荡的长江天然屏障才是抵御宋军长驱直入的最大障碍。
樊若水长期生活在长江边,对长江渡口、圩堰、关卡、要塞等了如指掌,读过有关地理和水利的典籍,加之懂些兵法,他早想好了,要帮助赵皇帝建一座浮桥。
说的容易做得难,广阔的江边如何建浮桥?先要有充分的物质条件作为保证,关键是江面的准确宽度,才能有针对性地准备物质,搭建固定设施。
为掩人耳目,方便勘察,樊若水经人介绍,到具有地理优势的广济寺披上了袈裟,当起了和尚。
他便经常以垂钓为名,划着小船,带上长长的丝绳,来到牛渚叽边察看地形。边暗自绘下地图,标上记号,先找到一个隐蔽处所,将丝绳拴在礁石上,然后牵扯着这根丝绳划船到西岸,以此来计算长江的宽度。
为了精确数据,樊若水利用这个原始办法在江面上不知疲惫往返数月,反复进行测量。
为了建造好的浮桥固定,樊若水又向广济寺捐献了一大笔资金,并建议寺庙用这笔资金在临江处凿出一个个石洞,供奉佛像,名义上是保佑过往船只平安,实则是为宋军日后渡江做好准备。
以寺庙为掩护,暗中活动数月,滚滚长江的一石一沙他都了然于胸,才有了他献给宋太祖的自荐信。这就是“请造浮梁以济师”的策略及他精心绘制的堪称人类桥梁工程学新纪元的《横江图说》。
自荐信上不但有详细的施工规划与精巧的设计,就连采石江面的水纹深浅,都有细到极致的标注,几乎每一个字,都是他冒死在江面上往返勘测换来的。
这樊若水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发明者和缔造者。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军事间谍和专业技术人员,这种复合型人才在今天也是实在稀罕。
所以,成功看似偶然,实则背后有着别人看不到的努力和付出。所有的人活在世上,身上都会有别人意想不到的、看不到才能,否则,伯乐是干什么来的?
~~~~无戒365挑战营第29天~~~~~
感谢您的阅读。请点击喜欢,谢谢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