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微博:
我往下翻了翻,看到下面五千多条评论里,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方拍手称赞,感谢博主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方指责博主胡乱开炮,妄下定论。这让我想起来2011年的时候,人大一位副教授曾经在网上发了一篇名为《学生会:大学最阴暗的一角》的文章,一度也掀起了类似的风波。(该文见末尾阅读原文)
五六年过去了,关于大学学生会的争议却从未停止。
一方面,曾在学生会任职或正在学生会工作的人,往往都处在对所在组织的好奇与厌倦的更迭之中,办了一两场不错的活动时,心中成就感自然满涨;被同学当做另类或是在某些无聊活动中虚度半天,又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没有参加学生会的人,常常以异样的眼光看待那些忙如碌蚁的学生会同学,搞不懂他们终日忙于一些与学业无关的事情是为了什么,甚至还要拉着自己参加种种毫无兴趣的活动,简直烦人透顶,甚至怀疑对方是不是有何种特殊目的才这样乐此不疲。
那么,学生会到底是个什么组织呢?
百度百科对于“学生会”词条的定义:学生会是在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从出发点而言,学生会应当是一个替学生发声,为学生做事的组织,但更多的时候,在同学的眼中,这个组织更像是学校领导老师的手下,甚至说难听些,像奴才。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一场场无聊的讲座、活动上。作为青年人的我们,更希望在大学里接触新鲜有趣的事物,对于死气沉沉的讲座与冠冕堂皇的活动,能提得起兴趣的恐怕寥寥无几。但是作为承上启下的环节,学生会的同学可不希望活动办不好,不然落在指导的领导老师眼中便是能力问题,于是点名、签到、学分挂钩,种种或软或硬的方式一起上阵,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参加他们那些去了只想打瞌睡的活动。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会比起活跃在校园里的各类以骗钱目的的“创业团队”“兼职代理”来说,实在是好了太多太多。一些有能力的学生组织确实能组织一些同学们喜闻乐见老师也愿意支持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即使是一些能力一般的学生组织,多数也不会作恶。
当然,我说的是多数。
世上任何道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硬币永远不会只有一面,阳光下也不会没有影子,我们经常可以听说一些人以学生会的名义做出的种种恶行,简而言之可分三类:钱、权、色
钱:
说到钱,其实不外乎是利用各种方式巧取豪夺,最简单的就是利用自己学生会干部的身份为自己背书,来实行诈骗,比如这类案件
或是以熟人借钱之类的方式开口向自己的“部下”骗钱等等,简而言之,选一个人渣做学生组织的领导者,要么是他演技太好,要么是群众太傻。
权:
说权这个字很有意思,其实学生会通常是没有什么权力的,一点可怜的活动资金,外加几个紧巴巴的空头奖项,差不多也就是一个学生会的全部权力了。但在学生会待久了之后,却容易产生一种自身职责带来的、没有任何凭借的优越感。
最典型的也是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学生会的官僚主义。在仙林甚至南京都没有太严重,但我所认识的一些大城市985高校的朋友却吐槽,在他们的学生会里,见到上级学生干部甚至都有一套固定的问好方式,这让我不禁想到清朝见人,遇同辈作揖,遇上级磕头,见皇帝自称奴才的传统,不禁莞尔。官僚主义其实并非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所希望养成的,然而,号令同龄人的威严、信息不对称的快感、加诸于身的头衔,却很容易让人不知不觉间染上这种恶习而不自知。
色:
这一点其实更多是吃瓜群众的臆测和幻想,至少在我所接触到的大学圈子里还未曾听过此类事件。多半听说也就是“某某干部与某某干部在一起了,之前工作时就觉得他俩不正常”这类捉风捕影的猜测,就如鲁迅所说:“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好好的大学爱情故事,沾上了学生会这三个字就变得猥琐不堪,倒也真是冤枉。当然,如果学生会里真有猥琐男想对你做些什么,别害怕,果断举报,这人肯定跟学生组织有仇,不然干嘛这么黑学生会?
学生会绝对算不上是大学最阴暗的一角,其意义也许因人而异,但其存在本身并不能算是坏事。
加入学生会的也不是傻逼,但也绝不是圣人,即使是主席、会长,他们也只是有能力的学生,他们值得敬佩与学习,但绝对不需要畏惧与臣服。
以上皆为个人观点,轻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