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同事问我“《无问西东》好看么,听说比《芳华》好看。”犹豫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却决定把这篇严重拖延了一周的影评写完。“当你停止创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你所有的只剩下你的品位。而品位会挟裹你,让你排斥他人、变得狭隘。所以,创造。” 这是一个非常喜欢的热爱“胡说八道”的“女流氓”博主说的, 深以为然。虽然谈不上什么才华,但为了避免中年油腻、避免狭隘,同时为纠正“无志者常立志”的严重懒癌拖延症,特述此篇完成之前的练笔计划。
无问西东就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一部电影的喜好也是见仁见智。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有满满的正能量。作为清华百年校庆的命题作文,这部片要呼唤的,是求知问道,是家国天下,是知识分子的操守,是一个人的德行与担当这些深刻和宏大的命题。在这个连高尚的口号都快要无人呐喊的时代,有人去振臂呼唤这些口号,至少不是件坏事。
无问西东叩问内心的真实是电影的主题,“当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清华校长梅殆琦对吴岭澜的这番启迪,成为片中不同时空的清华人一遍遍内心的叩问“人应该如何坚守真实。”
无问西东无论是1923年愿将自己交给书本,却对选择文科或实科踌躇不定的吴岭澜,还是1938年瞒着父母弃学从戎壮志凌云的沈光耀,又或是1962年身处集体主义最高潮却被这股巨浪反噬跌入人生谷底的王敏佳,一面选择为所爱之人托底一面又义无反顾为两弹一星作出牺牲的陈鹏,以及新时代遭遇职场内斗,亦不愿放弃自己做人底线的外企高管张果果,他们面对的抉择与挣扎,都是是否要依循自己的“真心”,也映衬着当下时代里真实的稀缺。
无问西东“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电影戳中了人们心里说不清道不明的痛点。在价值越来越多元的当代生活里,我们越来越少见到坚守信仰、忠于“真实”、高尚无我的人,即使有,这样的人也很难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虽然大多数人只能苟且于眼前的利益,但内心又隐隐期待着一个超越于生活之上的存在。于是,《无问西东》里的那些人,从不同侧面满足着人们对“诗与远方”的想象。
无问西东当西南联大简陋的教师里,教授扯开嗓子也无法压过铁皮屋顶的滴雨声,当他从容的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当高富帅的沈光耀中弹后驾着战机撞向敌舰,那句“妈妈,对不住”中包含的忠孝不能两全的遗憾与无畏果决;当失去双腿的洋神父在滂沱大雨中带着饥饿难耐的孩子们唱起圣歌时,唱出了那种绝望中的希望;当邓母看到牺牲爱子的手绘本里记录的点点滴滴难掩心碎,却依然端上枸杞莲子羹送别即将从军的少年;当选择托住王敏佳的陈鹏最后与孤身前去戈壁找他的王敏佳错过。影片用一副副的画面传达着传承、忠义、希望和对爱的坚守。
无问西东但也不得不说,电影命题过于宏大,又要兼顾商业的可看性,让电影的四个故事叙事线条显得太零散又牵强,导演想要表达的太多,除了弘扬对真理的传承、对信念的坚守、对爱情的忠贞,还要用在精神不匹配的婚姻里饱受煎熬和冷遇,被认为是无赖泼妇的刘淑芬最后绝望的投井;为实现自己伟大的支边理想,扔下王敏佳的李想最后为救同伴牺牲这样的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善与恶只在一隙之间,在我看来一部电影想表达太多承载太多,如果功力不够,难免落入一锅乱炖的尴尬,观众在五味杂陈的情感里反复被虐,反倒会抓不住重点。台词和旁白高于故事本身的感染力,也让人时不时有出戏的感觉。特别是黄晓明对李想喊得那句“你给过她真实的力量吗”完全出戏。也许你会觉得我太鸡蛋里挑骨头了,我只是觉得一部承载着如此动人精神的电影,其技法如果能跟上了不起的想法,该有多好。再后来看了西南联大的介绍和纪录片,那些影片末尾一行行如时间齿轮滚过的清华历代人的真实故事让人肃然起敬,我反倒觉得,如果能专注于那一个时期的知识分子们的真实青春,会不会更好一些。
无问西东不过正如影片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完美的人,我们也不需要完美的电影,只要它能在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带给你认同和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能让你咀嚼回味,在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让你想到并坚守心中的真实就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