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
西方人谈中国山水画的时候往往称之为风景landscape。中国人看西方风景画也将其称为山水,或西洋山水画。
《国画月刊》分正、续两期刊出的“中西山水画思想专号”,专门讨论此问题,这个话题直到今天也在延续。
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题材
第二是时空意识
第三是工具材料
1.题材(subject matter)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风景画,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即对真实世界、对肉眼所见的描述,是对自然界真实的地形地貌的视觉表达。
但是中国山水画并不直接描绘肉眼所见之物,并非所有自然景物都可以入画,有一个等级秩序。表现对象主要是名山大川,越是早期越是如此。
古人所记录下来的名山大川才是山水画或者说古地图所关注的对象。
中国早期的山水画创作,也就是山水画家在选择题材的时候,往往选择名山大川。
画家在画自然山水的时候,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关注点。
(1)早期山水画题材主要为北方山川,像关陕、河南洛阳地区的太行山、嵩山、五台山、终南山、云台山.......,四川地区的山川,如剑阁、蜀道等等,江西的庐山、湖南的潇湘、九嶷山、如宗炳所言:“眷恋衡庐,契阔荆巫”,这些地方都是早期山水画家特别感兴趣的地方。
(2)南北朝特别是五代以后,江南地区得到了新的开发,江南的奇秀山川景色得到画家青睐。董源、巨然“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在他们笔下,江南地区的风貌得到新的记录新的表达。
(3)明清时期,南方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得到了更多的呈现,太湖流域、苏州、杭州、湖州、嘉兴等地都进入了画家的视野,
中国的山水画也是对自然地形地貌的记录和表达,郭熙《林泉高致》说道:“东南之山多奇秀,西北之山多浑厚”,中国的山水画家留下的作品也都呈现了这样一种自然特征。
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大师的作品往往是一些特殊的、真实的、具体的自然地形地貌,后世模仿者出现,特殊现象变成一般现象,最后变成了程式。
在写实的艺术形态背后,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一个传统,即对其具有纪念性象征性的空间、场所的记录,也就是说我们的山水画所表现的是带有宗教性含义的,带有神仙思想的,或者带有对历史的缅怀和沉思的。
西方风景画也有体现这种思想的类型,像克劳德·洛兰的如画的风景画,描绘罗马古城,在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的海港。港口,这种风景画往往带有一定的纪念性,有废墟、有历史感,同时有自然风光。
这种类型的风景画和中国的山水画有一定的相似性。
2.时空意识(Space-Time Consciousness)
山水画卷通过多层的空间变化,把时间隐藏在空间里面,随着画卷的展开,逐步唤起观看者的记忆。
卧游,把自己想象成画面中的人物,随着画卷的展开,在画面的不同位置,不同的空间,反复出现,体验到一种不断变换的时间和空间感受。
西方的风景画,特别是康斯太勃尔以后的印象派风景画,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就是对真实的瞬间万变的自然景象的一种记录和考察,描绘瞬间的不可重复,不可再现的场景。
浙派山水画也有对瞬息万变的自然风光的表现。
3.工具材料(Tools and Materias)
与西方的油画风景画相比,中国山水画的工具材料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简易、方便携带,如纸墨绢素,艺术家可随时进行创作,这更容易调动艺术家的自由感受。
在西方,与之类似的英国水彩风景画。
由于材料的自由性、实验性,中国的绘画,特别是中国的山水画的类型也特别丰富,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是高度风格化、高度个人化的历史、西方艺术,常说时代风格,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中国美术史往往与画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荆关董巨、范宽、李成、郭熙、王维、郭忠恕和米芾等等基本上每一位成功的大师都是一种个人风格。
艺术变革的发生,有的时候是因为观念和趣味的主导。
另一种情况是先实验、先探索,后得出一些理论,或找出一些观念,甚至是形成一种新的趣味来阐释已有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