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想法
树立做学习促进者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人(拆书稿03)

树立做学习促进者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人(拆书稿03)

作者: 千叶陪跑青春期 | 来源:发表于2022-12-12 22:06 被阅读0次

【R:阅读拆页】

《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12月第1版,节选自P77-85页)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别人。因此,我很肯定,我比学生们学到的东西更多。教学过程总是充满乐趣,因为你在跟一群聪明人共事,为了共同的利益解决问题。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2012年7月16日,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在美国爱达荷州去世。他的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至今已在全球销售2500万册。

柯维死后,关于他的书到底是商业经典还是成功学滥调的争论再起。有人说,柯维的著作对自己影响甚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有人说,那不过是拼凑之作,并无哪条是自己的发明,只是把陈词滥调加了些包装而已。

也许,双方都是对的。

柯维的读者基本都是商业和政界人士。有趣的是,柯维自己根本没有职场经验。

……

51岁之前的柯维,要么在宣教,要么在读书。
……

柯维列出的7个习惯是: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
请问,这7条当中,哪一条是你之前不知道的?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7个习惯”?都对,都有道理,可是有什么新鲜的呢?老生常谈啊,其中有些是小学时就听老师念叨过的。

不够灵活的读者想不到这个问题。另外一些读者太聪明,想到这点后就把书一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过就是把众所周知的道理强调了一遍嘛!”

其实,老生常谈说明这几条很重要,也说明知易行难:知道知识是容易的,将其转化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困难的。

柯维的贡献不在于发明了这7个习惯,而是他讲述这些知识的内容和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知易行难”的问题,他的贡献在于帮助学习者把大而化之的常识落实到自己身上。
换句话说,他帮助学习者把人类的常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下柯维具体是怎么做的。  
……

柯维用来演绎“积极主动”的“关注圈”与“影响圈”的模型就脱胎于罗特的控制点理论。其实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对知识的拆解。柯维的拆解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应用这个人格心理学的概念。换句话说,他帮助学习者把“控制点”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积极主动”的能力。
……
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柯维这样的学习促进者。

并不只有老师或培训师才需要成为学习促进者(何况有些老师或培训师,充其量是个优秀的演讲家,根本不是合格的学习促进者),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学习促进者,这在管理下属、教育子女、帮人参谋、自我提升等方面对人都有极大的益处。

甚至在夫妻相处上,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大有益处。2004年的阿里巴巴年会上,马云曾说过,夫妻之间不应该是相互磨合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培训的关系。这个见解非常深刻。

【I:重述信息】

这段文字中,我理解到几个重要的信息:

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下都有必要成为一个学习促进者。

无论是作为职场人士,还是为人父母,是夫妻,还是亲友,甚至只是自己。

在管理中,在教育子女上,在夫妻相处中,在朋友互助中,在自我提升上,成为学习促进者有百利而无一害。

作为全职妈妈,我们有很多功课,其中最重要的功课莫过于三:
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
如何助力另一半;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为学习促进者,就可以运用“引导孩子”、“互相培训的夫妻”、“引导自己”的方式去做功课。

2、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习促进者。

从柯维的生平经历中,我们可以卸下包袱,轻松上阵,去学习成为一个“学习促进者”。

他虽然没有任何职场经验,但他写出了深受商业和政界人士喜欢的至今畅销全球的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唯一的心法就是做知识点的拆解。

知易行难:知道知识是容易的,将其转化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困难的。
这种转化就是把讳莫如深的知识点拆解成一个个“最小行动”,在“最小行动”中帮助受众(他人或自己)形成自己的能力,从而凝结成为人生智慧。


【A1:自己的相关经验(体验)】

体验1:从对孩子们的鼓励实践中看到知识点的拆解对于实践的帮助。

阿德勒有一些非常绕口且难以理解的观点——比如:“生命的意义在于你赋予生命怎样的意义”,“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我们对过去的生活赋予怎样的意义,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这些对于我这个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学习者来讲,已经凝练成了我的人生智慧。

但是传递这样的智慧出去给孩子们、给初学阶段的学员们,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说教,甚至是听不懂的天书。

基于这样的人生智慧,我将鼓励四式与其对应,运用鼓励的语言为孩子们的具体行为赋予新的意义。

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同一个行为背后,既存在消极的认知,也可以存在积极的认知。

是选择消极的认知还是选择积极的认知,是他的自由。但作为母亲,我会去引导他们如何赋予积极认知,以定义他们的人生。

比如,早晨送孩子上学路上,孩子说——这个天气下,每天起床后的几分钟都非常的emo。

显然,孩子是有一点沮丧和难受的,对舒适的生活是有留恋和向往的,对早起去学校是有一丝抗拒的。这个时候我怎么应对会赋予孩子积极的意义呢?

我会说,是啊,天气这么冷,离开温暖舒适的被窝实在是太反人性了。可是,你却做到了,这就是自律。

反之,即使他是在妈妈的三请四唤中起床,也并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人性使然。

在这种接纳和鼓励中,孩子逐渐学会了积极的行动,积极的价值观,直至积极的定义生活,他也随之会去理解“任何事情,不在于我们做过什么,而在于我赋予它的意义”,“错误的行为中,也有积极的意义”……,并逐渐成为他的人生智慧。

反观另一个例子,我的一位朋友,她懂得并理解了鼓励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她也希望自己能运用鼓励的方式对待孩子。

但是她只是停留在抄录有关鼓励的金句之中,比如“孩子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鼓励”、“我们常常通过无心的言行和动作,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没用”……可是缺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因为这些金句、鸡汤的背后缺少最少行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把鸡汤过成了生活,因为他们用一个个最小行动,凝练成了人生智慧。

当我理解了这一切,我对孩子们的鼓励实践又新增了一些能量,成为“孩子们的鼓励大师”也将指日可待。

你想和我一起成为吗?此刻,又特别适合放一张广告,你觉得呢?(老实说,营销这方面,JS平台还有很大的空间,如果真心有需求,总是可以找到办法的!)

体验2:我和先生的一段生活经历,帮助我体验“夫妻互相培训”的曼妙。
某天清晨,他送孩子们去上学,我出门送他们父子仨。

看到电梯指示灯上下键都被按住了,我说:“急急忙忙的还把上下键都给按了,按错了吧?”

先生很不屑的说:“懒得跟你说。”

清晨神清气爽欢送他们,本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我顿时感觉被一盆冷水浇到了脚跟儿。

因为赶着出门,我没有吭声。

晚上回来的时候,我拉着先生座下,真诚且好奇的说:“早上你当着孩子们的面那样说我,我很生气。我是真以为你们按错键了,但从你的反应,显然不是,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呢?”

先生仿佛瞬间理解了,说:”你是电梯用少了,因为一台电梯到地库,一台电梯只到一楼,上下键都按住,能保证我们一定可以上到直入地库的电梯。“我也恍然大悟。

同时他也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真的好奇这个答案,还是有其他的想法?”
我的反应是,本来真的只是好奇答案,但是那一刻我同时又多了一个好奇。

我表达了观点后,问他,“如果有其他的想法,你理解我会是什么想法呢?”

如果是平常,我可能理解到他会觉得我是在追究他的行为,指责他的不当。

但这次,先生答非所问的说:“好吧,跟你道歉,我当时也就是随口一说,象平常我们两人的沟通一样,下次我注意孩子们是否在场。”

赢得先生的道歉,我想这源于过程中我没有颐指气使和得理不饶人,而是用提问的方式单纯的表达好奇,并且他也收到了我的好奇,而不是指责。
在这样的表达中,他体验到了平静,也更容易反思自己的不当,同时他也学会了使用提问的方式来沟通。

且不说我们的问题水准如何,但是一问一答间,我们在表达自己,也在理解对方,这未尝不是一种夫妻相处的良好境界。

树立”做学习促进者“的意识,成为一个”学习促进者“,实在太有意义了。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1:做好家庭中引领孩子的角色。
具体行动:任何时候问自己——某件事情上,可以帮助孩子最小行动的最小行动是什么?


目标2:做一个和善的妻子。
具体行动:任何时候眼里有对方——某件事情上,可以说(做)什么来表达对他的关注和关爱?

目标3:做更好的自己。
具体行动:在007的写作、品牌行动中,每天做一段小输出(发一个朋友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树立做学习促进者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人(拆书稿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bc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