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内涵
* 教学:意味着教师在学校环境中,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标准、内容和进程,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超越。
☞⒈教学不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而是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⒉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⒊ 教学不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是成为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在探究实践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二、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 新课程秉持的是一种“整体教育”观,这在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
* 整体的人的发展包括两层含义:
⒈人的存在的完整性。人的存在是个体、自然、社会彼此水乳交融、整体和谐共处的有机整体。
2.人是完成着的人,个体生成的终极价值是学会做人,人的发展是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教育所成就的是人的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转变,正如柏拉图所言:“教育非它,乃是灵魂转向!”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使人成为“人”,然后使人成为“人才”。
☞杜威说:“只有当相继出现的经验彼此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存在充分完整的人格。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教学变革需要从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三种基本要素出发,主要路径就是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不断创设一种润泽的教学图景。
㈠教师的教学创新
⒈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觉醒
* 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
* 教学觉醒即在课程意识的支配下自觉唤醒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教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重新审视,使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身觉醒,使教师自身从“课程代理人”回归自主,使学生从课堂的边缘进入教学的中心。
⒉教学方式的变革。
* 教师要摆脱课程计划和目标的执行人角色,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思维的多向发散,赢得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使教学的创新性品格趋向充分表现的极致。
3.教师生活的重塑
* 教师应该感受到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所做的一切在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教学中应追求“自我”与“自我”的相遇,只有师生都真诚地真诚地展示自我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场域,才能够有助于正真的“整体的人”的诞生。
㈡ 学生的学习革命
1.学生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 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这是一种文化的、社会的、伦理的实践。
⒉学习方式的转变
* 新课程倡导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这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生进入教学中心搭建了平台。
⒊学生生活的改造
* 教学重要的使命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心灵直接面对和际遇生活世界,在“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中产生有意义的问题,在探究问题中产生自己的观念。
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念
*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将教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实践情境中共同创造和开发自己的课程的过程,看作是教师与学生个体共同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2.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策略
㈣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
⒈对话文化
* 保罗.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正真的教育。”
2.合作文化
* 合作型教学文化的特点有:精神支持、增进效率、改善笑能、减低负荷、同步进行、建立安全感、增强反思能力、提高组织反应能力、提供学习机会、不断改进。
3.探究文化
即不同层面进行课程创新。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