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女作家的一长串名单中少不了伍尔夫的名字,她的名言“女人要写小说,必须先有钱,还要有自己的一间屋。”她被视为女性主义的先驱,认为女性经济和空间的独立是思想自由的保障。她是意识流写作大师,代表作有《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和《一间自己的房间》。 伍尔夫是西方文学界公认的杰出女作家,更具体的是被看作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常常跟《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尤利西斯》的作者乔伊斯、《喧哗与骚动》的作者福克纳相提并论。她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几代人,直到现在依然是最经典的作品,被无数读者追捧,如果你想写小说,一定要读一读伍尔夫。
伍尔夫原名为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188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她的父母都是丧偶再婚,婚后又育有4个子女。小艾德琳排行老三,前有姐姐凡妮莎,哥哥索比,后有弟弟艾德里安。
父亲叫莱斯利·斯蒂芬爵士,不仅出身名门,读书上的都是伊顿公学和剑桥三一学院,还是典型的“学二代”。因为他的父亲,也就是伍尔夫的爷爷也声名显赫,也是被封爵的。这个爷爷不仅是剑桥大学的现代史教授,还曾任过官职,主张废除奴隶制。伍尔夫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最后也成为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传记家和登山家,尤以担任《英国人物传记词典》的首任主编并独撰378个条目而青史留名。那伍尔夫的母亲茱莉亚·斯蒂芬是个和蔼可亲却又略带忧郁的优雅美人,还曾做过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的模特。
出生在这样书香门第的贵族之家,父母对女儿的未来期许却不是成为才女名人,而是做贤妻良母,所以家中的男孩索比和艾德里安都在中学毕业后去了剑桥大学读书,伍尔夫跟姐姐凡妮莎只能接受家庭教育。好在父亲丰富的藏书和讲究的图书馆为她们提供了经典阅读,从而受到浓厚的文化熏陶。
他们家来往的宾客亲朋,几乎包揽了当时的文人圈——亨利·詹姆斯和托马斯·哈代都是常客。所以斯蒂芬姐妹俩虽不能外出读书,却也见识过人、眼界超群,很小就立志成为画家和作家。
斯蒂芬13岁时,母亲因劳累过度,不幸去死,使得她第一次差点精神崩溃。更要命是父亲丧妻后竟一蹶不振,变得更加乖戾,时常枯守书房,疏于照看他们,导致斯蒂芬遭受同母异父哥哥性侵,9年后父亲离世时,她再次精神崩溃,甚至企图自杀。
父亲一离世,她在姐姐凡妮莎的带领下,离开老宅,搬进在布鲁姆斯伯里地区的新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此时的索比已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学生,他的同学及好友都是社会名流,每周四晚定期聚会,逐渐形成了在英国文化史上颇为有名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剑桥的才子们依然被斯蒂芬家的一双姐妹花所吸引。她在22岁结识了伦纳德·伍尔夫,结为夫妻,从而改名弗吉尼亚·伍尔夫。
伍尔夫的一生不仅经历了多次伤痛的亲朋离世,更不幸的是还生逢乱世。她在世的五十多年不仅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战火连绵、文明被毁、信仰危机,还有女性意识的觉醒。
家庭文化的熏陶,名流朋友圈的思想碰撞,广泛历史哲学文学书籍的阅读,历经沧桑的经历形成了她特立独行的创作活动。虽然当时的社会对女性极其不公,女性没有受教育权、就业权和选举权,女性写小说视为是抛头露脸不道德的行为,贵族女子写诗和小说不是为了发表换钱,而是为了情调和高雅。在这样的世态下,伍尔夫关注女性的权利,从历史的记录,宗教的教义以及现实化状态中揭示女性的贫穷和不公,喊出女人要有一年500英镑的收入,要有一间带锁的房间。
虽然她已经逝去了一个多世纪,她的作品至今读来依然感人之深。比如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以女性和小说为题的演讲合集,用她在名校漫步处处受限的经历,大英博物馆女性作品的缺失,从往经典作品中不是把女性神化就是把女性奴化的形象,揭秘男性权威的真相。更妙的是她假设莎士比亚有个和他一样有才华的妹妹,由于母亲要她补袜子做家务而看不了书,由于剧院不招女演员而只能沦为剧院经理的情人而生存,最终结局必定是悲剧,而写不出传世的作品。
读伍尔夫和她的作品让我们意识到,不管受教育的程度如何,一定要想办法广泛读书学习。还要有健康有益的朋友圈,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要有自己的思想,不受习俗和思维惯性的约束,有勇气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最后要努力写作,把学习所得和思考所想写出来,终身努力,才不枉此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