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幼儿园门口走过,看到前方有一个妈妈在大声训斥他的女儿,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儿低着头,妈妈在一旁大声地吆喝着:“学书法课累,学画画课累,学舞蹈课也累,学什么不累。”听到这句话,本来已经走过去的我,不由得默默回头,看了看那个低着头,默默不语的小女孩。这一幕难道不是千千万万家长对待孩子的一幕吗?
妈妈说的这句话对吗?看起来,好像是对的,又是不对的。对于一个学龄前的儿童来说,难道不应该在快乐中学习吗?还在感觉累了,不想去学,自然会有她的原因。为什么不去接受孩子的情绪,问一问原因呢?难道不该给孩子有一个学习是快乐的思想吗?为什么要给孩子种下学什么都是又累又苦的印象呢?如果是这样,在孩子将来的学习中。孩子还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吗?父母不停地说,“学习是件吃苦的事情,学习是件一件苦的事情。”当把这种思想灌输到孩子的大脑里的时候,孩子是不是就会有了一种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学习是一件吃苦受累,痛苦的事情。当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时,他是不是会采取其他的方法去回避这种痛苦,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会有吗?
反观另一个例子。那一天,我看我朋友发的一个朋友圈。她的儿子在学习的照片。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看样子学得很带劲。他在朋友圈里说老母亲问,“你累不累。”她家儿子说:“不累啊”。朋友在朋友圈里说,老母亲看着都很辛苦,孩子却不觉着累。看样子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挺高。其实我们真没有必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感兴趣,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时,他就愿意自己主动去学习,这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吗?这还用你去呵斥着在后面赶着孩子去学习吗?
对孩子的教育,真的不能是一件简单粗暴的事情。这考量着父母家长的智慧。有时对孩子的引导是要动动脑筋的。不能简单,粗暴,情绪化。
当情绪化的语言使用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对于孩子来说,本来平和的心态也会在这种情绪化语言的攻击下变得逆反,朝着家人大声地吆喝。即使低头不语,孩子是不是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感觉我不行我不行。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会对自己说我不行,而不会以一种自信的心态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行,我要去试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