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问题,如何评价《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一直在通过动漫认识世界》一文。于是我便写了本文,原回答为如何评价《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一直在通过动漫认识世界》一文? - 罗玥的回答 - 知乎,同步自blog凝萌小记。
总的来说,原文借“动漫”这一个热点,以一个不当的点切题,举一系列不正确的例证,来说明一个正常人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1. 片面描述动画内容,错误引导读者
原文取优酷和B站前三来作为“孩子“群体的动漫观影偏好,这一点本身是有偏的,优酷、B站的用户群年龄文中未考虑,而而且原文未作对“孩子”的定义。
此外,原文对动漫作品的污名化可以说是十分不讲道理了。
原文对《火影忍者》是这样描述的:
总的来说,《火影忍者》是一部针对性的描写仇恨的作品,因此也有一定的悲剧成分在里面,主题的最终目的性是于化解仇恨,歌颂和平,但内容方面以战斗和厮杀为主。抛开里面的暴力画面,他的三观细看有许多扭曲的地方。
比如主角每次都喊着一个伟大的目标“我要当火影”,但平时却不怎么努力,总是拥有“主角特殊光环”,一遇到事儿就临时抱佛脚,还总是能化险为夷;
比如故事中的友情观也是奇葩,为了保护朋友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是一种非常偏激的友情观,爱情也是一样,基本都是生离死别,十分沉重;
比如其中的正义也是非常奇葩,很多台词都是正义的旗号,但基本上都非常肤浅又莫名其妙,男二号“佐助”的正义观更是满腹槽点,但却被很多粉丝着迷,这其中的人物极端理想化,正义极端化,盲目的积极向上,盲目的友谊和爱情,对于异己一律都是强行洗脑模式,也难怪被认定成年观众级别。
这段批驳,我认为是不成立的,至少这一段话套在别的作品中同样成立。
总的来说,抗日电视剧是一系列针对性的描写仇恨的作品,因此也有一定的悲剧成分在里面,主题的最终目的性是于化解仇恨,歌颂和平,但内容方面以战斗和厮杀为主。抛开里面的暴力画面,他的三观细看有许多扭曲的地方。
比如主角每次都喊着一个伟大的目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总是拥有“主角特殊光环”,一遇到事儿总是能化险为夷;
比如故事中的爱国观也是奇葩,为了保护战友和国家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是一种非常偏激的价值观,爱情也是一样,基本都是生离死别,十分沉重;
比如其中的正义也是非常奇葩,很多台词都是正义的旗号,但基本上都非常肤浅又莫名其妙,这其中的人物极端理想化,正义极端化,盲目的积极向上,盲目的爱国和爱情,对于异己一律都是强行洗脑模式。
(此外,文中还提到大部分动漫作品追求和平的手段依然是暴力,而且,他认为这是扭曲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并没有扭曲,在别无他法的时候,采用暴力追求和平是没有错的。大家总是瞎嚷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时候并没有认为自己价值观有问题吧?南京起义的时候、抗日战争的时候,不扛起枪谁给你和平?在恐怖分子咄咄逼人的时候,是谁维护我们社会的和平?非暴力不抵抗的甘地吗?要知道,日常维持法律的公安、检察、法院、监狱的本质就是暴力机关。虽然跑题了,但这点还希望原文作者思考一下。)
对《干物妹小埋》的描述也是主观带着偏见的。
这部动漫主要讲述的也就是小埋和哥哥在一起的“吃、睡、玩”的干物妹生活,主角小埋又懒又馋可是漂亮。
“小埋又懒又馋可是漂亮”这样的表述明显是有偏向性的,文中还列出一系列的截图,反映了小埋在家里懒散的一面,却对小埋在学校在其他人面前的优秀表现避而不谈,以证明该动漫三观不正的结论。小埋这一角色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有外人面前优秀的一面,又有对哥哥撒娇的一面,仅以一面作为对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描述都是有失偏颇的。
就连制作组在制作时也刻意回避了小埋他哥为什么要忍受小埋的任性,而对小埋一再纵容和宠爱。因为这个问题是个炸弹,无论怎么去解释处理,小埋这么做都是不合理而且错误的。只会加大观众的厌恶感和不适感。
制作组从未回避过小埋哥哥对小埋的态度,如果你真的了解过这一部作品,你就知道,小埋哥哥对小埋的懒散并没有纵容,对于小埋在家的懒散表现,小埋哥哥总是会厉声训斥的。
《干物妹小埋》这部作品中最突出表现的是小埋日常和他的好朋友们玩耍学习的场景,可以说是三观十分正确的一部作品了。
不知原文作者是对动画很了解还是很不了解,在他笔下任何一个动画都能以特殊的视角描述成反面的,更具体地说,任何一个作品都能被描述成反面的。
有一些动漫,儿童观看确实过于血腥,比如文化部就曾禁止过一批动漫,但这些动漫并没有在网络上停止传播,孩子依然可能会看到,而且像《寄生兽》、《东京食尸鬼》、《黑执事》和《进击的巨人》这些还很火。
当然这里不否认动漫中存在一些血腥、暴力的行为。“有一些动漫,儿童观看确实过于血腥”,对于文中这一点,我是十分认同的。可是,这类作品本身就不是面向儿童群体的,在日本,这一类的动画播放时间是深夜凌晨,刻意回避了儿童群体,此外,在国外,影视作品分级制度十分完善,因此,儿童很难会受到作品的影响。然而,在中国的情况却是一刀切,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作品被禁播,同时另一些儿童不宜的作品却允许全年龄人群观看。去年,《战狼》热播,在电影院里我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其中一些血腥的打斗场景难道不也是儿童不宜吗?缺乏分级制度,才是导致儿童观影时接受不宜信息的根本原因。
2. 以错误例子夸大动漫的不良影响:
文中举了数例案件,以图证明动漫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其例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 成年人的不理智行为
原文作者以“你要扣了我的车,我就毁灭地球”、“90后女效仿红太郎将70后老公拍成植物人”这两例案件举例,以图例证动漫导致这些不良后果。
但是看动漫的人这么多,能出这种新闻的人有几个?以偏概全,用几个离群值表征全体样本,这种低级的统计错误在原文作者的包装下,变成了误导读者的trick。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价值观没有培养好,无论他有没有看动漫,他最终都会做出类似的事情。诚然,动漫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影响的,可是我不认为这种影响一定是负面的。就像科学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有人最终成为学者,有人最终成为民科,你不能就此说科学对人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2.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模仿动画片跳楼”、“偷钱买书”、“模仿猪叫”这几例,则是着重表现动漫导致“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首先,“模仿动画片跳楼”中的责任不在动画片,而在监护人。在我国法律中,8岁以下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16岁或16-18岁不以自己收入为生活来源的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难道不是监护人未做好监管职责吗?幼童坠落事件在家长监护下是不应该发生的。几个月前,我陪我的小外甥女玩,他套上游泳圈说要去马路上游泳,我跟他说不可以。同样地,如果一个小朋友说要飞起来,你会让他跳下去吗?作为儿童地陪同人,就应该负起自己地监管责任。
至于“偷钱买书”、“模仿猪叫”这些例证根本就站不住脚,谁小时候没犯过错误,谁小时候没干过蠢蠢的事情?我小时候就经常偷家里的零钱去买辣条,也经常和隔壁家的男孩子比赛看谁叫的更像门口的那只黄狗。但我最后不也好好地长大吗?至少现在的我,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既没有变成小偷,也没有变成文中所谓的“新品种”。现在与父母谈起这些事,却变成了美好的回忆。(Ps. 当然,偷东西是不好的,我偷零钱买辣条的事情暴露后,可是父母被打得很惨的。)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家长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孩子被一个人扔在家里,不管他看动漫还是看课本,都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希望各位家长明白这点,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要把过错推卸给动漫。
3. 总结
原文的结论,我是非常赞同的:
真正该带着孩子认识世界的,本来就是父母。
这点和我之前反驳原文的态度是一致的。
可是为什么我要花一篇文章的力气来批驳原文,那是因为原文借“动漫”这一个热点,以一个不当的点切题,举一系列不正确的例证,来说明一个正常人都应该知道的常识,给读者带来“动漫是不好的”这种印象。。
首先,文章开始着笔描写动漫对95后的影响,以图夸大动漫危害,视动漫为洪水猛兽,营造一种95后被动漫毁了的氛围。但文章最后得出的却是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指引。我们注意到,95后们都已经成年了,应当不是没有分辨力的儿童了,这和文章。也就是说,文章的主体本身就不明确,只是为了批判二次元而将一些数据、新闻和结论拼凑起来。
其次,以偏概全,以优酷、B站前三的动漫代表“孩子”的观影偏好,本身就是有偏的,文章还片面地描述一些动画,以图让读者以为流行地动漫都是三观不正的,还以广电总局的招牌,给日本动画打上暴力血腥的标签;又举一些有统计偏差的例子,引导读者形成“看动漫会造成不良后果“的概念。
最后,文章又直接抛出真正该带着孩子认识世界的,本来就是父母的结论,然而这一个结论根本不必基于“动漫”而得出。因为,父母的指引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这是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这个结论,套在任何一个名词上都是合适的。而文章却偏偏举动漫,由此推断,其意图无非是想借“动漫”的热点通过批驳动漫以提高阅读量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