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进入尾声时,Sofia的两个孩子在海边玩耍,巨浪拍打的声响把人语彻底淹没。Cleo照顾着另一个最小的走向不远处的沙滩床,不时远远关切地望着他们俩。
此时我的心是紧绷的,生怕两个孩子被那滔天巨浪卷走,同时卷走Sofia对她的信任,卷走Cleo内心最后仅存的一点希望。
镜头随着Cleo的奔跑快速移动,两个孩子确实被这汹涌的浪花卷走,但是Cleo用她那矮弱的身躯抵挡住了浪花的冲击,硬是将在水中挣扎的他们拉上了岸边。
最后,Sofia回来和他们紧紧拥抱了在一起,两个女人终于冲破了内心的阶级隔阂,再一次开启了平静的生活。
阿方索.卡隆之前指导拍摄过《哈利波特》系列第三部,《地心引力》等魔法科幻片。凭借出色的镜头运用和丰富的特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罗马》却和前面的风格大相径庭,可以说他再一次突破了自我。
电影以阿方索小时候的回忆为基础,讲诉了女佣Cleo的个人命运和她服务的中产阶级家庭随着大时代的变迁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故事本身虽异常平缓,却能够吸引作为观众的我们一口气将之看完。
关于电影本身,阿方索.卡隆摈弃了自己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惯用拍摄技巧,运用了大量的平移和旋转镜头。
如开头Cleo从一个房间穿梭到另一个房间,从楼上到楼下,镜头随着Cleo忙碌的身影移动,使得整个故事仿佛一幅画慢慢展现给观众。中间镜头跟随着Cleo把房间的灯一个个关掉,当整个房间由光明陷入黑暗时,Cleo也结束了疲惫的一天。
这些漫长的平移镜头,使得镜头下的一切显得非常连贯,从而让观众的视线充分固定在屏幕上。然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拍摄技巧让整个故事显得特别连贯,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没有掺杂任何主观的同情或者厌恶,因而能够让我们在内心形成各自的观影感受。
镜头把故事画面展开后,我们便能体会到Cleo和她服务的中产阶级家庭的感情变化。
Cleo开始和这个家庭只是单纯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只能在自己所在的阶层里获得真正的欢愉,找到真正的归属。
当Sofia一家坐在沙发上其乐融融的看电视时,他只能蹲在地垫上假装融入,片刻之后便被叫走倒茶。每次当Sofia和孩子们相谈甚欢时,她只能远远的站再一旁,她的轮廓也变得模糊,使得这种疏离感更加强烈。
属于Sofia阶级的家庭在过节或者参加Party时,她只能和其他仆人在地下的小聚中找到片刻的欢愉。Sofia在同丈夫你侬我侬深情吻别时,她只能在偶尔的休假中从同为底层的男友那里找到慰藉。
中产阶级家庭变故,Sofia遭丈夫离弃,Cleo在被告知男友怀孕后也遭到抛弃。两个孤独的女人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互怜悯。于是在得知Cleo怀孕后,Sofia带着她到医院查看,并让母亲带着她去购买婴儿床。Cleo胎死腹中后,Sofia也会给予必要的安慰。
当最后Cleo将孩子们从海边的大浪中救回来时,这种隔阂已经完全消除。一直沉默不语的Cleo彻底敞开了心扉,她已将Sofia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她找到了新的归属。
而从此将一个人带着孩子们去面对今后生活的Sofia也彻底走出了内心的颓废,准备迎接新的生活。众人抱在一起的时刻,她已经知道自己拥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往后的日子虽然依旧平常但必将变得有意义。
身为佣人的Cleo,底层生活的困苦丝毫不能遮挡她人性关辉的闪耀。
面对男友的抛弃,她虽然也力图寻找他,但是因为自己的选择的开始,面对对方的恶言相向,她也一点没有责怪和后悔。武器大师传授“秘籍”动作,大家都东倒西歪时,Cleo却轻而易举的做到,因为她内心此时已经找到了平静。在阳光笼罩的空旷训练场,飞机从白云中穿过,我看到了神圣的光辉
《灿烂千阳》中被视为“撒哈米”的玛丽雅姆,一个人忍受贫困饥饿,忍受暴力摧残,忍受大时代的战火氛围。为了给他人带来快乐,面对社会和个体的伤害,Celio何尝不是这样将所有的痛苦隐忍埋藏在心中?
书中有一句饱含深情的诗句这样写道:
One could not count the moons that shimmer on her roofs. And the thousand splendid suns that hide behind her walls.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那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太阳所散发的便是希望的光芒。
无论你是身在何方,无论你身处何位,无论你身从何业。你的坚强和隐忍,你的真诚和付出,将始终被希望的光芒照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