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有这么一家人家。男人从来不管事,婆姨每天游门窜户。听到别人家怎样寻事打架,便要仿效的来一次,他家里的人一出街,口径都一致。慢慢地人就给起了个绰号叫''人散''。
人有年青便有老,不要认为老了就懂了社会上的道理。只不过是重复了多少年的错误认识,更加牢固他的本真。
闲时逗笑,说起傻与笨。他家人插口说:我们知道咧,傻就是啥都不懂的,笨是做事不精细。大家一笑说:对对对对,是。神答复,他家人高兴的屁颠颠的走了。
农村里认为不懂道理是傻的,呆的。对笨的人却很有好感,经常去帮助他们。傻的表现很多,但主要是他们自我感觉好。比如自私的人,宁舍名誉不舍财。与别人挨总要占别人的便宜,与亲戚来往时常谋算别人家里的东西。说起来不呆,久而久之路断人稀。人要精过头了便是傻的。
他是精明的还是傻的,不言而喻。别人见了他要么不理论,要么挑拣几句话应付走他。估计他也交不下个好亲戚,这些人家就是老百姓常言说的:
婆姨当家驴耕地,众人来了捉主意。
那年听老家人说:她七十多岁了与邻居二十多岁的媳妇翻口舌,打下架。脸被抓成烂麻团,羞的村里不能住了,到媳妇家住的脸伤是好了。又切搅的大儿子与媳妇打了一架,把媳妇儿的头也打破了。灰的不能住了,又跑回村里呆着。老汉身体本有病,架不住这个折腾。以前又是一个上班的,要些脸面。没二年驾鹤西游去了。她便打电话告诉俩儿子说去死哟。大儿子悄悄的出了点钱,她去外地二儿子家住去了。
自从走后,村里便没有了茶余饭后的消遣新闻。傻与笨的标准也不明确了,孩子们问起来,也只能谈古经,那时候怎么,怎么的,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一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