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评论&观后感清风文园人生那么长
对“中国剩女”的侮辱,到此为止吧

对“中国剩女”的侮辱,到此为止吧

作者: 谈心社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14:27 被阅读0次

再过几天,就是妇女节了。

不出意外的话,彼时朋友圈会被各种“彩虹屁"刷屏。

然而,趁那天到来之前,社长想先扫一扫兴致——

聊聊一群”失败的女孩儿”。

失败在哪儿?

纪录片《剩女》的片名,足以道尽。

一群高学历、高收入、有着体面工作的女性,被自己的亲人嘲讽侮辱。

原因仅仅是——她们没有按时结婚。

两个小时里记录的,是三个女孩不同的故事。

但,她们的迷茫挣扎,无处可躲时的颓丧,想必许多中国女孩,都会感同身受。

1

“年纪这么大,有什么资格挑挑拣拣?

34岁的女孩华梅喜欢穿宽松的短袖,梳一头干练的短发。

这些特点,在相亲市场似乎不太讨人喜欢。

去相亲角,大妈一听她的律师身份,讪笑着连连摇头:

“那律师多厉害呀,一吵架法条都出来了。“

“我害怕。”

去婚介所,一开始顾问还算和气。

对方问起择偶标准,华梅不假思索地全盘托出。

“希望他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尊重女性。”

“尊重”一词,被她特别加重了语气。

与前男友分手,就是源于这点。

不想,听到这个要求,顾问一脸的不可置信。

“第一,你不是什么大美女。”

“第二,你的年纪真的很大了。”

在华梅轻声反驳,认为自己的年龄还好的时候,顾问劈里啪啦算了一笔账——

哪怕从现在开始谈恋爱,至少也要一年。

再结婚、怀孕……到了生孩子的时候,已经是35岁的“高龄产妇”了。

不光是年龄问题,顾问委婉地提醒华梅,她长得并不好看,性格也有点强势。

认为自己状态好的想法,其实是自欺欺人。

结合以上,顾问给出建议:

“你现在的性格太硬了,需要柔一点。”

这可能不是华梅第一次听到类似的建议。

平日里,她会专门去做美容,延缓衰老。

满怀期待的她,每次相亲时,得到的结果依然不如人意。

有的人,只想结婚不想恋爱;

有的人,一听是外地的就拒绝深入交流;

还有的人,言语间不乏大男子主义:“希望自己是强势的那方。”

华梅理想中的,会和她保持平等、互相尊重的人,始终没有等来。

遭受过这么多次打击,华梅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

可身边的人,似乎不容许这种情况发生。

她出生于农村,家里五个姐妹,唯有她还是单身。

姐姐有时候会开玩笑,让孩子叫她“光棍姨”。

甚至说实在不行,让她和村里的老光棍结婚。

偶尔放假,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总免不了“轮番上阵”。

“还没找男朋友吗?是时候该考虑考虑了。”

一旦华梅反驳,就会遭遇集体炮轰:

“婚姻法规定了,到了年龄就该结婚。”

“你不结婚,就是不正常的人。”

“砸锅卖铁供你上学,到头来婚都不结。”

“读书读傻了吧。”

华梅不理解:“不结婚就是不幸福吗?”

得到的回答斩钉截铁:“不结婚可不就是不幸福,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2

“跟谁结婚,必须要听我的”

如果说,华梅的苦恼,一部分源于她的年龄、长相、家庭条件……

纪录片的第二位主人公徐敏,则恰恰相反。

徐敏是一位电台主播,28岁,名校毕业,有房有车,北京人。

看似条件优越的她,同样陷入了婚恋焦虑。

一次相亲活动中,她遇见一个男孩。

身边一大堆女孩里,唯独她是他的“心动对象”。

男孩阳光开朗、说话真诚,两人聊天,也很是投缘。

一切看起来都不错,除了一点——他不是北京人。

家乡在南京。

徐敏暗地里着急,只这一点,父母可能就不会同意。

果然,一次饭后,徐敏试探性地和家人聊起男孩:

“英国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回国后在北京当公务员……”

没等说完,妈妈一句话打断:

“家是北京的吗?”

“不是。”

短暂的沉默过后,妈妈给出评价:

“可以先聊着,保持联系。”

由妈妈决定要不要谈下去,是家里约定俗成的规矩。

之前,徐敏也有过几次恋爱的苗头。

每次一开始,就会被妈妈拦腰掐断。

不是北京人、出身农村、非事业单位……或者只是,“觉得不行”。

妈妈总有五花八门的理由,否定她的选择。

而她,也习惯了说一句,“那好。”

这份顺从,可能根植于徐敏小时候。

她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因为不听话,被妈妈丢在了大街上。

那种无助的感觉,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仍然如刺一般,一碰就疼。

以前,几乎每件事里,妈妈的意见都会占80-90%的比重。

这次,有点不一样了。

徐敏想好好聊一聊。

又一次吃饭,徐敏坐在妈妈对面,鼓起勇气说出心里话:

“妈,能不能少干涉我的选择?”

“外地的怎么了?”

说着说着,她情绪有些激动,好像要将许多年的委屈一起说尽。

饭桌对面的妈妈,先是一言不发。

而后,愤然离席。

连同那段恋情,也被严厉禁止。

“我不让你找外地的,你还找外地的!”

“外地的,就是成不了!”

3

“结婚后,就没那么有趣了”

不同于前两位女主角,大学教授蔡奇,已经不会被称为“剩女”了。

短短的一年里,她飞快完成了恋爱、结婚、生子。

从“剩女”跑步成为了已婚妇女。

“终身大事”就这样一件件地被“完美”解决。

但蔡奇的生活里,好像还是缺了点什么。

三十多岁的蔡奇,嫁给了比她小很多的丈夫。

姐弟恋讨喜,那姐弟式婚姻呢?

这成为他们心里,一个不怎么愿意提及的困扰。

丈夫说:“我能接受,但未必别人能接受,未必我的父母、家人、朋友能接受。”

言语间,似乎有些耿耿于怀。

忘记年龄差、顶着父母家人的压力走进婚姻,这是丈夫的付出;

而蔡奇,也做出了她的妥协。

作为文学专业大学教授的她,有对婚礼的浪漫想象。

真正结婚那天,接亲的路上,舞蹈队炮仗齐鸣、锣鼓喧天。

热情的司仪用方言喊着:“大红彩球大花轿,迎接新人放鞭炮!”

仪式结束后,她独自坐在大红色的被褥之间,窗外围着的,是一群窃窃私语的陌生乡亲。

她背对从窗户偷看“新娘子”的村民,始终沉默。

她说:“好像我们不是那么门当户对的,但是婚姻关系就是需要妥协。”

后来,丈夫觉得广州更适合安家,于是她换了工作,一起南下。

丈夫想要孩子,本来没有生育计划的她,决定“生一个糊弄糊弄”。

结婚前,她一心一意为自己而活;

结婚后,她在乎的变多了。

在课堂上,蔡奇谈到自己的婚姻。

20出头时,她对另一半也有很高的标准。

30岁以后,看着年龄不断变大,一切的“标准”都开始动摇。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出现,是要保持单身,还是向生活妥协?”

在一次次妥协之后,她发现:

“没有结婚前,我的生活很有趣。结婚之后,没那么有趣了,但是更幸福了,更美好了。”

但真的更美好了吗?

如果将蔡奇的表述放在一边,从纪录片的画面里,却能看出一些不同的东西。

婚礼上,她说自己比想象中要激动。

但她的表情里,尴尬可能比幸福要多。

用一段稳定的婚姻,消除对年纪和人言的恐惧。

舍弃有趣的世界,换来世俗的幸福。

恐怕蔡奇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交换,究竟合不合算。

4

幸福是种能力,与是否结婚无关

说到底,“到了年龄该不该结婚“,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

但,它一定有清晰的标准——选择结婚,你是否会更幸福?

我们拒绝的,不是结婚,而是“被强迫”。

你可能对这些声音不陌生——

“要找到稳定的工作,不然你将来就完了!”

“要赶紧结婚,不然你将来就完了!”

“要尽快生孩子,不然你将来就完了!”

……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世界充斥着一个个“必须执行”的任务。

完成它,是理所应当;

不完成,就是离经叛道。

而且,这些“应该做”,无穷无尽。

当我们马不停蹄,好不容易完成了当下的任务时,立刻会有下一个任务扑上来。

围追堵截,一刻不停。

而那些想停下来,看看风景的人,往往会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正如影片中的律师华梅,其实,她本身已足够优秀。

出身于山东农村,在高考大省中突出重围,考上北京名校;

家里没有任何资源,凭一己之力拿到知名律所的工作;

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仍然坚持健身。

她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过更精彩的生活,却被四面八方的嘲讽声围绕。

原因仅仅是,她年龄大,被“剩下”,和大多数人行走的方向不同。

被教育要“温柔一点”的律师;

被要求“找个本地男朋友”的电台主播;

“顺势”结婚生子的大学教授……

她们被裹挟着,被催促着,不得不无奈前行,是多少个我们的缩影。

“我想过没有这些声音的生活,我就生活就好了啊。”

在纪录片的结尾,华梅辞掉工作,去法国留学。

带着她那双喜欢乱跑的大脚,和许许多多未曾实现的人生理想,打开了异国的新天地。

在空旷的公园里,在一条笔直的小路上,她自在地骑着自行车。

从前,她说自己好像生活在海底,奋力挣扎,快要窒息。

在自行车呼啸而过的一瞬间里,终于逃出了海平面。

《奇葩说》有一期谈“恐婚是不是一种病”。

有人说,在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都以为可以自由生活,却不知道对于大多数人,结婚是最好的选择。

马东的回应是:“什么叫这是我们大多数人?”

“我们永远站在一个,‘我来代表大多数人告诉你们这个世界真相’的时候,极其危险。”

 《奇葩说》第六季

人生百态,幸福也有各种各样的可能。

当我们向“大多数人”的声音妥协,放弃个性、放弃标准、放弃心中所想的时候,焉知不是得不偿失。

无论是儿女绕膝,还是单身洒脱,都应该有各自的美满。

毕竟,一个人适合过哪种生活,只有自己的内心才知道。

相关文章

  • 对“中国剩女”的侮辱,到此为止吧

    再过几天,就是妇女节了。 不出意外的话,彼时朋友圈会被各种“彩虹屁"刷屏。 然而,趁那天到来之前,社长想先扫一扫兴...

  • 最容易成为“剩女”的三种女人,第三种原因扎心了

    悟空导语: 剩女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侮辱色彩,剩意味着别人不要的或者被淘汰的。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女生成为剩...

  • 《中国剩女》:女性过了30岁,就不好嫁人吗?

    01 有一部纪录片,由以色列人拍摄的《剩女》又名《中国剩女》,让中国女性看完后,倍感压抑。 时至如今,人们对大龄单...

  • 2021-09-24

    不开心的今天到此为止吧不开心的今天到此为止吧不开心的今天到此为止吧不开心的今天到此为止吧不开心的今天到此为止吧不开...

  • 针对单身女性的评判何时能消?

    最近,PBS的一部纪录片还蛮热的,Leftover Women,翻译成《剩女》或《中国剩女》。 《剩女》海报 这个...

  • 中国剩女(1)

    一部早些年的纪录片,三位主人公,第一位是来自山东滨州无棣大山的,凭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却还是难逃...

  • 放弃

    我决定放弃!我对你到此为止吧!

  • 不要再攻击剩女

    头条居然推荐向我这样博取眼球的文章!这个蛋哥说历史,说着说着,说到剩女头上!是见到剩女好说话吧!动不动剩女前剩女后...

  • “剩女”:一种生活方式

    什么叫“剩女”? “剩女”这个词对女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你心中剩男、剩女是什么样的? “剩女”是一种什么样的生...

  • 日更051|未婚大龄女青年,别再自称“剩女”啦

    李欣频曾写过一篇题为《剩女·凡女·女神》的专栏文章,说到女人对自己的三种定义:剩女、凡女、女神。 “剩女”这个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中国剩女”的侮辱,到此为止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kirhtx.html